——幼儿园教研三重困境突破及三条出路尝试
陕西省富县沙梁幼儿园 刘 蕊
摘 要:当前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虽然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存在三重困境。若不能有效突破这三重困境,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难以发挥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的目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研热情,最终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本研究试图深入分析当前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这三重困境,并尝试寻找三条出路。
关键词:教研困境 误用理论 缺乏规范 问题式教研 沙龙式教研 课例式教研
幼儿园教研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发现教师日常教育活动中问题、聚焦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下许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过于追求问题研究角度的新颖独特、教研过程的形式多样,而忽视教研活动的终极价值诉求,以致出现种种舍本逐末的现象。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研的现实困境
1、追求短期价值而忽视终极价值
(1)主持人为了维持教研活动表面的“有序性”,较为明显地存在着主要由自己讲,让参与者听的现象。或者,主持人虽然也为参与人员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但是一旦主持人认为参与者偏离了教研主题,便会生硬地打断参与者的发言,以将研讨主题拉回自己预定的轨道上来。(2)忽视“研”的重要性。“研”,字面意思为“研讨”,既包括参与者的陈述和反思,也包括参与者之间的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思想碰撞可能会产生和引发新的观点、新的问题,这正是教研活动的价值之所在。但当下有些教研活动主持人却看不到这一点,仍试图将研讨限定在自己认为可控的范围内,忽视参与者的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也即不倡导质疑和反思,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参与者作为教研主体的能动性。
2、渴望理论却又常常误用理论
(1)在当下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常有教师将政策法规与理论知识混淆,具体表现为直接从政策法规中寻找解释问题的“理论依据”,事实上,政策法规与理论知识有本质区别。(2)政策法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但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而理论可以对教师多样化的教育行为进行解释,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是要印证教师的行为是否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而是要探寻教师的行为背后的成因或价值。
3、崇拜教研方法却又缺乏使用上的规范
(1)混淆现实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当下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往往很难将现实问题和研究问题加以区分,因此讨论往往停留在现实问题层面。具体可表现为,讨论气氛看似很热烈,却大多为就事论事,无法支持教师用适宜的理论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2)所收集的教研资料可靠程度不高。当下很多幼儿园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提出的观点往往主观性较强,缺少实证性数据的支持,也就是说,教师所收集的教研资料可靠程度不高。这可能导致教师所探讨的问题是虚假问题。看似通过丰富多样的研究手段收集的资料很少经得起严谨的方法论的拷问。
二、现阶段幼儿园有效教研的出路
(一)问题式教研
1、概念阐释
问题式教研是集大家之智慧,教育教学常态下面对的真实的关键性教学问题,就课程实施情况收集重点、关键性问题在教研活动中以问题式教研的形式加以研讨和解决。
2、实施路径
一是摸清教师需求:在教研组内,组长应理清和识别教师已知什么,想知道什么,通过教研活动学到了什么,找到教师关心的真问题,集中教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聚焦关键问题,形成研究方案。
二是找准核心问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一个有价值的可行的教研问题应该能在教师的已有经验(生长点)、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点)、教育现实问题(突破点)、和发展趋势(挂钩点)之间找到平衡。
三是揭示问题:走进教师组织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现场,多角度观察幼儿、教师、环境材料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对症下药。
四是返岗验证:每次研讨得出的结论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反馈,不断修正完善,实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验证结论-再研究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沙龙式教研
1、概念阐释
沙龙,即“会客室、客厅”之意,借助演讲、讨论、对话、辩论等多种形式表达和展示教育观点。一般以一个话题为载体,参与沙龙的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2、实施路径
一是理论学习沙龙: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 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是案例研讨沙龙: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项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包括:执教教师谈课例设计的思路;同年级教师谈课题实验的体会与困惑;其他教师对本课题下的课例进行点评,并同大家交流和分享围绕本课题寻找到的相关资料。
三是专题式沙龙:以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也可以从典型的教学案例出发集中交流。以一个案例或一个问题、一个主题为专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如活动导入沙龙;教学设计沙龙;“主题沙龙式”教研开放日活动展示教研组精品课。
(三)课例式教研
1、概念阐释
课例式教研方式主要包括:一个课例(组织一节优秀课例);二轮反思(第一次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更新观念;第二次反思对新设计进行分析,思考改进);三次研讨(第一次授课后听课人员比较分析;第二次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新的教学活动后再次评议;第三次根据前两次教学活动的差异和变化,再次评议)帮助执教教师提升教学经验,设计更加适合自己和孩子的优秀教学方案。
2、实施路径
一是组织形式:针对同一优秀教学课例,由不同教师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分别上课,教研组教师分别听课,互相比较,从对比中找差异,在互学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实现共赢。
二是连环跟进:对于模仿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集体备课,一人执教,其他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上课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再次上课、听课、评课,评后继续修改,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止,最后上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对教学经验予以提升,尝试由经验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变。
三是个案分析: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例,通过在教研活动时播放录像课,由教师进行集体“解剖”发现问题,激发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反思。
四是反馈分享:在一个课例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集思广益,把“怎样改进更好”作为中心话题,让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变一个人的经验成为共同财富,使一个人的教训成为共同警觉,化一个人的困惑成为共同课题。
三、结语
教研活动中的专业引领不局限于专家引领,两者不能划等号,必须拓展视野,全面考察,必要时候甚至可以“跨界”合作;在策划教研活动时,除了考虑具体教研内容和形式,还要思考为了达到教研目标,围绕教研主题,教师需要哪些专业上的支撑和引领;需要考虑在幼儿园实际情况下,哪些专业资源可供利用,活动中的哪些环节或阶段可以申请专业引领,如何介入等;思考这些资源如何整合并与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接,整体而自然地影响教师。
参考文献:
[1] 徐文.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
[2] 朱艺婷.浅谈如何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J].才智,2020(16)
[3] 乔丽平.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主要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