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中心小学 张 琴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体现,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传承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体现
1、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关联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这些思考和见解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而传统文化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紧密相连,一方面,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和场景,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山水田园到边塞风光,从日常生活到宫廷宴乐,这些场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
因此,传统文化与古诗词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是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通过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传递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1)古诗词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德。例如,《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古人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悯农》则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体现了古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同情。这些美德的传递,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2)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从《春晓》中的春景描绘,到《望庐山瀑布》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古诗词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融入了古人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念。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3)古诗词还体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如《长歌行》中的音韵之美、《咏鹅》中的形象描绘等,都展现了古人对艺术的追求和造诣。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传承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教师缺乏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要素教学的重视和关注
一些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注重让学生背诵或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义或基本内容,忽视了挖掘和阐释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要素。
2、教材缺乏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要素教学的支持和指导
一些教材在编排古诗词时,只注重选择那些简单易懂、通俗流行、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古诗词,忽视了选择那些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要素的古诗词。
3、学生缺乏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要素教学的兴趣和动力
一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只把古诗词当作一种语言文字或知识信息,而不把古诗词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载体。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情境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例如,在教授《静夜思》时,可以描绘出月夜宁静、思乡情切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2、背景介绍法。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历史环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教授《春晓》时,可以介绍唐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春景和诗人的情感。
3、文化解读法。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礼仪规范、道德观念等。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这些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授《元日》时,可以解读春节的习俗和寓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
4、诵读感悟法。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让他们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式以强化传统文化传承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诗词描绘的自然风光或历史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和理解诗词,从而更深入地领会传统文化精髓。
2、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多设问、多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尝试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美术、历史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
(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1、课堂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将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娓娓道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线上文化交流和讨论,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3、文化自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心中种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融入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立足于教材,采取多元化措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浸润他们的心田,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柯新义.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21(1)
[2] 刘渊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科学之友(B版),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