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咸水小学 黄 琼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奠定了学生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如何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古诗词优美的意境,表达深挚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品味古诗词的美的教学方法。
一、在朗读中品味美
1、把握要点,读出文韵
要读出诗味,必须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从节奏、语气、情感、音调的等方面把握,方能读出诗的韵味。古诗中的节奏五言诗与七言诗不同。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七言有“二二三”节奏,还有“二二一二”节奏等。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作者也不尽相同,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写实,白居易的通俗。诗词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情感。作品中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都需要我们斟词酌句,细细品味。
2、配乐朗诵,感悟情韵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古诗词的音韵尤为讲究,诗词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适当配上符合古诗感情基调的意境、情节发展的乐曲,以音乐渲染教学情境,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心灵碰撞出火花。如《江畔独步寻花》可以配上节奏明快的名曲,《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配上节奏舒缓的古筝曲,教《秋思》时,可以播放《月之故乡》一曲,并深情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幽怨的音乐将学生一下子带进浓浓的游子思乡之情。
配上与诗词相衬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一次次地吟诵起来,学生渐入诗境,进入诗人的世界,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音乐融入古诗词教学使整节课锦上添花,相得益彰,改变了课堂的枯燥面貌,古诗词教学变活了、变美了。
二、在演绎中品味美
1、借助多媒体,再现诗文情境
在《望庐山瀑布》演古诗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屏幕上展现出红日东升,香烟缭绕的美丽画面,古筝奏出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的曲调。雄壮、轻快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教师随即引语:“看,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谁来当一回诗人呢?”孩子们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让他们选择伙伴互演,再让学生推荐代表上台演,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把小扇子,学生学着古代文人踱步吟起诗来,课堂上掀起了小高潮,热烈的掌声响不断。在有情有境的表演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壮观的庐山瀑布的中,缩短了与诗人的距离,学生徜徉在美妙的诗意世界,这是对学生身心的一次洗礼。
3、揣摩角色,走进诗人世界
教学《长歌行》,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爷爷,一个学生扮演孙子,要求学生根据诗意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适当加上表情、动作,体会角色的感情变化(爷孙俩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们俩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激发孩子的想象,为表演做好了铺垫。学生上台表演时再加上头饰等简单的道具,原来枯燥的一首词,学生在活灵活现的对话表演中,领悟了珍惜时间的真谛。学生爱表现,喜欢表演,让表演也走进古诗教学。
三、在想象中品味美
1、描述悟情
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再现古诗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使学生得到真切的形象感染,从而唤起想象。如在引导学生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我做了这样生动的描述:如今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请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奇峰怪石;俯瞰幽谷深涧,仰望重峦叠嶂。一幅幅画面在眼前呈现,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庐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诗句表现出来吧!”。通过描述,唤起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临庐山之境。
2、巧练悟境
古诗词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匠心独运,启发引导学生对意境的理解、想象,并进行语言艺术的再创,获得诗篇的完整印象。如教学陆游的《赠汪伦》,引导学生:“临别依依,李白、汪伦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只能将心中的万千言语融在‘踏歌’之中,你想他们彼此在心里会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或把古诗改写成短文,或依据内容扩写、作画等。教学《渔歌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词中的“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景物进行描述;教学《春日》,可引导学生想象万紫千红的春景,绘作一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更可以提高小学生在品味古诗词的美中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实现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