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增强数学课堂效率意识,并在优化课堂结构和模式的基础上教师要反思性的教,学生要反思性的学,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反思教 反思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人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人根据多年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一、增强数学课堂效率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效率意识,改掉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多讲、多练,课堂效率低,学生的负担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表面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等,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必须从数学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法的引导、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多维度强化效率意识。
二、优化课堂结构和模式
教学的有效性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作为数学这门学科往往以其严谨性、抽象性的特点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这也使得数学成了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科目。对于这样的学科,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大家所渴望的。我认为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式、自主探究式、小组讨论式、分组竞赛式和创设情境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在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探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学中还要运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情感投入。这样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反思性地教
教学的有效性也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老师都有同感:有些题目不知讲过多少遍练过多少遍,但落实到学生身上往往是“讲练千万遍,事后抛九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题讲得越多越好?概念是数学的灵魂,而新授课中设置例题的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就题论题,解后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做到灵活用知识的话,学生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例题表层。解后反思既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希望、获取经验的过程。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4,底长为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这是课本上一道很平常的习题,只要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的学生都不难得出它的结果是14。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我们解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求出这个“14”吗?如果找到这个“14”就挥手而去,我们就将失去这道题本来应该得到的更多、更宝贵的东西,无异于“进宝山而空返”。很显然,我们是要通过这道题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因为它对运算的要求并不高。但在问题解决以后,学生是否就真的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本质特征了呢?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这个三角形底边的长。
点评:渗透方程的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不同于一般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即两条腰的长度相等。若设底边长为x,据三边与周长的关系可列方程2×4+x=14,可求出底边长x=6,因此其中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点评: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比原题更进了一步,需要学生先确定哪一边是腰,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几何特征的认识。同时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复习。但在这里处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忽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基本要求,“变式3”呼之欲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点评:让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再特殊,它也是三角形,因此一般三角形对于边和角的要求它也需要满足。
通过有效的变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思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
总之,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效率意识,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的教育才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除了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外,还要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盛艳萍.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实践[J].中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2021(6)
[2] 林丽芬.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2)
[3] 吴王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才智,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