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南县向阳桥联合学校向阳中学 何亮亮
摘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加问题讨论,创设多样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适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当前,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初中是奠定一个人的各种素质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好成为改变应试教育的“灌输”模式,“引爆”释放学生创新潜能的载体与平台。
一、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课本上只说明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对实验进行如下改进:给学生提供了大理石、纯碱、草木灰和两种酸(稀硫酸和盐酸)、澄清石灰水,并介绍两种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选择出药品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实验找出装置的不足之处。问题呈现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各组同学积极配合,经过实验、讨论,再实验再讨论,选择出了最佳的药品组合和装置,成功地完成了探究性实验。在此实验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和获取新知识,教师只起指导、组织和协助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们在改进的实验中完成了设计、创新,学会了竞争、合作,从而引导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时既要注意实验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行性、可操作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使各类实验交替进行。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做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机配合,强化学生的协作学习,达到学生动有所思、思有所获,真正满足情景体验要求。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每位青少年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到这一点,使学生免除种种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暴露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束手束脚,因唯命是从而思维停滞,压抑了创新能力的萌芽。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别致,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利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等,通过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通过“液体变色”、“魔棒点灯”、“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作的鸟笼”等插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化学科学的伟大,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设想
“大胆设想”是敢于创新的前奏,实验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设想,引发学生设想,以此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实验时,引导学生展开设想①能否用稀硫酸代替希盐酸?②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③能否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有些学生认为都可以,理由是它们都产生CO2,但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要求来看,能吗?笔者就支持学生上讲台,按其想法一一大胆实验演示第一个设想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刚开始能反应,一会儿反应就停止,原因是石灰石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固体,阻止了反应进行。演示第二个设想实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往澄清的石灰水,结果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为什么?原因是用浓盐酸反应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杂质氯化氢气体的缘故。演示第三个设想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反应很剧烈,一瞬间,反应就完毕,显然来不及收集。通过以上实验,使同学们深感高兴,这是因为其设想通过实验都得到了不能代替的原因。使学生既领会了知识,又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五、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注重问题设计;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时学法渗透;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渗透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等方法,在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