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模式建构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实验小学 罗艾屏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心理和情感发展并不理想,有很多是模仿教师的本性。小学低年级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枯燥死板的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过于死板的教学方法既不符合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也无助于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用自己的个人艺术成就,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巧妙运用教具和学具,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帮助学生享受生活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
一、教师必须是榜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是“超人”,是活生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被学生看到,铭记在心。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而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激发和启发学生,教师的细心和正确的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想要学生热爱数学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课,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如我在课堂上会用语言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和学生交流“你今天上课表现的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答错了,没关系,再想想!”,课后还用学生的作业评语来与学生交流。我会在孩子们每天的作业上写“哇,你有进步!” “作业真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良好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专业要求,也是智慧生活的重要标志。数学教师不仅要有良好而严谨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更要有博大的知识储备,认真而积极的工作态度,充分利用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能力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从语言到表情,再到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用一种无限欢乐的状态,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运用事先准备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妈妈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弟买了6个桃子,哥哥说“弟弟,你比我小,你吃4个,我吃2个”,弟弟说“不,这样不公平,你要和我吃一样多”,“小朋友们,怎样分才公平?你能帮小猴分一分吗?” 以这种方式开设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积极主动探索“平均分”这一知识。
二、熟练运用学习工具和教具,创新教学方式,享受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刚刚开始,很难从直觉思维快速转变到形象思维,实用性和直觉感知是教学数学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视觉呈现的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学习工具进行实验、探索和演示过程,“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拨一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轻松的获取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声音、逼真的动画等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呈现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情境教学,进行更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讲故事、玩游戏、表演、背诵童谣等等。如:在教学《估算》时,教孩子们背儿歌:“整百数,看十位。几百几十看个位,0到4,都舍去,5到9,收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孩子们会自主探索,在充分发挥了语言的直观作用下,使学生形成愉快的外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就,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造情境,准备问题,增加生活实践与学习的兴趣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育就必须与生活相关,最好是让数学贴近生活,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使用数学解决问题。一旦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他们的成就感就会倍增,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比如,在教授“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时,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缺点,我先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逛逛超市,初步感受“人民币”,接着我把教室变成了“迷你超市”,学生们分别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切切实实感受买东西付钱和找零的过程,学生很快掌握了“人民币的计算”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如果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教学,在实际生活中教学,这样一些抽象的计算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实践经验被归类为一些理论计算,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和人生的价值,明白生活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生自然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快乐学习的源泉,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同时精心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并创造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的条件,让学生将“想我学”改为“我想学”,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