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任清花
摘 要: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学习 实施办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问题出发,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自学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预先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并且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促其主动探究。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做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生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曾经这样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知识。”由此可知学生的怀疑,问题是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新课标要求采取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是学习数学的本源。给学生一双用数学洞察世界的慧眼,这是为了孩子明天更好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这就要让他们看到数学就在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使每个孩子都有信心学好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心理设计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将课堂布置成一个小超市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发放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包括 1 分、2 分、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让他们自由在超市里买东西,我对此次活动提出如下要求:利用你手中的钱买的东西,要买的东西又多又好,活动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都买了什么商品,每种商品花了多少钱,小组选出最优秀的全班评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活动的热情很高,学生不仅仅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用心,时时都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会爱上数学。
三、探究式教学,勇于表达自我
在新教材当中,很多的例题、习题选择的素材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所以在教材当中,题目的价值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解题的作用,它的更大的价值在于在学生生活当中的使用,在这样的教材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全力地投入到真实的教学活动环境中去,而且还能够加强实际的体验感,使得他们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教学的奥妙与生活化。
举例完毕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在生活当中的关于负数存在的举例。通过这样的探究式的情境创造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充分了解到负数的真正内涵,从而能让学生吸收知识更快,更充分。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索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须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主动的学习欲望。
五、选择有趣、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目的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从无数的体验中总结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孩子才能真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