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孟公镇中心小学 陈 佳
摘要:本文以新化县孟公镇中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探索情境创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效果。实践表明,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情境创设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喜欢学习汉字,能借助形声字特点识记字形,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高效的识字教学不仅能帮助他们积累汉字知识,更能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孟公镇中心小学作为乡镇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多来自周边农村,部分学生学前汉字基础薄弱。在日常教学观察中发现,传统识字教学中“教师讲字形、学生机械记”的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记忆效果差,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探索符合乡镇低年级学生特点的识字教学方法,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2、研究意义
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汉字与具体场景结合,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本研究通过在孟公镇中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实践情境创设策略,旨在:(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变“被动记”为“主动学”;(2)提高识字效率,帮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汉字;(3)为乡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案例,推动识字教学改革。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情境是学习的重要载体,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能让学生将新学汉字与已有生活经验联系,实现对汉字意义的主动建构。例如,在学习“家”字时,结合学生对“家”的生活感知(有家人、有房子),能帮助他们理解“宀”(房屋)与“豕”(猪,古代家庭重要财产)组成“家”的含义。
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的智能包括语言、逻辑、空间、人际等多种类型。情境创设通过游戏、表演、合作等形式,能调动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参与度。如“角色扮演识字”适合人际智能突出的学生,“图画识字”适合空间智能突出的学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3、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约15-20分钟),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更敏感,且记忆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情境创设通过色彩、故事、互动等元素,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将抽象汉字转化为具象场景,符合其认知需求。
三、孟公镇中心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
结合孟公镇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生活经验丰富、活泼好动),设计以下情境创设策略:
1、生活情境:从“身边事物”学汉字
乡镇学生对田野、家禽、农具等生活场景熟悉,将汉字与这些场景结合,能降低识字难度。
案例1:学习“田、禾、苗”等字时,带学生观察校园周边的农田(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在“看到田里有禾苗”的情境中,理解“田”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禾”是谷类植物,“苗”是初生的植物。
案例2:学习“鸡、鸭、狗”等字时,结合学生家中饲养家禽的经验,让学生描述“我家的鸡会下蛋”,在口语表达中记住字形与意义。
2、故事情境:用“趣味故事”记字形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本身蕴含故事性,通过编故事能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案例1:学习“休”字时,编故事:“一个人(亻)在大树(木)下休息,就是‘休’。”
案例2:学习“掰”字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两只手(扌)把东西分开,就是‘掰’(比如掰玉米)。” 结合农村学生掰玉米的经验,强化记忆。
3、游戏情境:在“玩中学”巩固汉字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适合低年级课堂的短时巩固。
“摘苹果”游戏:在黑板画苹果树,苹果上写生字,学生认读正确即可“摘下苹果”,适合新学汉字的认读。
“找朋友”游戏:将形声字的声旁与形旁分开(如“清、请、晴”的“青”与“氵、讠、日”),让学生配对组成汉字,理解形声字规律。
“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爸、妈、爷、奶”等字时,让学生扮演家人,边做动作边喊“爸爸”“妈妈”,在互动中记住称呼类汉字。
4、图画情境:用“直观图像”联字义
结合汉字的象形特点,用简笔画或图片建立字形与意义的联系。
案例:学习“山、水、日、月”等象形字时,展示甲骨文的字形(如“日”像圆形太阳,“月”像弯月),再过渡到现代汉字,让学生在“看图猜字”中理解象形字“画成其物”的特点。
四、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1、实践效果(以二年级1班为例,实验周期为1学期)
学生兴趣提升:课堂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从20%增至65%,课后“找老师问生字”的现象增多,说明学生从“怕识字”变为“爱识字”。
识字效率提高:单元识字测试中,学生平均识字量从85%提升至95%,易错字(如“己、已、巳”)的错误率下降40%。
能力迁移:学生能主动将学到的汉字用于描述生活场景(如日记中写“今天帮爷爷喂鸡”),体现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2、反思与改进
情境创设需“适度”:部分课堂因过于追求情境趣味性,导致识字时间被压缩,需平衡“情境”与“识字目标”的关系。
关注个体差异:少数内向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参与度低,需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两人一组读生字”),鼓励其参与。
结合多媒体辅助:乡镇学校多媒体设备有限,可利用农村资源(如实物、图片)替代,未来可争取更多资源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孟公镇中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图画情境等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符合乡镇学生的认知特点。情境创设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将汉字与生活、思维与体验结合的桥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建议
教师层面:深入研究汉字特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设计“低成本、高参与”的情境(如利用农村常见物品作为教具);定期交流情境创设案例,共同优化教学方法。
学校层面:加强教师培训(如汉字文化、情境教学理论),提供多媒体设备支持;组织“识字情境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创新。
家校合作: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观察汉字(如路牌、包装袋上的字),将课堂情境延伸到家庭,形成识字合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
[3] 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15
[4]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