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张菊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湖南省衡南县冠市镇引田完小 张菊英
陶行知先生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进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试图将现行教材、课堂中枯燥乏味、远离学生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使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内容生活化,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如计算、应用题、几何__初步知识等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人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如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从大的生活观来说,数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和众多的事物认识一样,教学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段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流程再现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动手操作、模仿生活情景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生活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桥梁,同时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领学生去操场(或出示模拟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2、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向每组提供三个空圆锥、三个空圆柱和一盆水,圆锥和圆柱两两分别具有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3、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四、教学策略要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强硬的知识说教”,学习策略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人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间题,养成运用数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