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曹 静
如何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华明小学 曹 静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应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得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其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针对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家庭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状,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看护。针对这种情况,要分别布置家庭作业。对后进生布置“基础题”对学习较好的同学布置“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有挑战性的家庭作业。
二、 趣味性
家庭作业不易过多,不可单调、机械、重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感到不满意。今天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让学生自己有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作业。
三、 自主性
在以往,学生都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去做。长期单一的作业模式,养成了学生等待作 业的习惯。 我们作为老师,怎样做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如: 让学生自选作业、自编作业、自批作业。自选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 从课本、资料上选题来做。自编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某节课内容为全班同学设计试题,作为家庭作业。自批作业,就是把某一次的作业与同学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
四、 操作性
小学生,年龄小,对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形式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学习计算后,让学生算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种作业既让学生动脑筋,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训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五、 创新性
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老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作业整齐划一的格式,各展所长,各尽其能,完善个人魅力,给予学生“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新鲜体验。让家庭 作业成为实现学生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舞台。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 它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灵活处理,随机应变,以练出最好的效果。从而使家庭作业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