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仇志英
比较,让复习课“活”起来
——比较法在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仇志英
一、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的思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或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找到其联系和区别,从而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较法,就是把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适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防止知识的混淆,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本质。
二、比较法在复习课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高年级的知识已不像低、中年级那么简单,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稍有遗漏或稍有模糊,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尤其到了复习阶段,老师一堂课复习一个内容,而就一个内容中间包含了几个甚至几十个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往往是一头乱麻,不知道东南西北。老师也是叫苦不迭,不知道采取怎样的办法让孩子们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知识。在复习课中合理地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鉴别,在比较中记忆,在比较中理解。从而防止知识间的混淆,完成对知识的有效整合。
1、概念复习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概念复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把一些有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充分地比较,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找到理解的最佳点。
如在复习数的意义时,单独复习完分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后,我们可以问一问学生: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它们之间有关系吗?通过学生的讨论、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和小数的知识融合在了一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完善的认知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
2、计算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对于计算题的掌握相对于概念要容易一些,所以很多学生都觉得计算题是最简单的,是我学得最好的,是最没有必要复习的。但往往由于学生的轻视,导致计算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复习时,不仅要复习到位,而且要复习透。怎样复习透?对于基础的计算:加、减、乘、除,不能单纯的背法则,可以以题组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思考:整数加减乘除法是应该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掌握。最后由学生把自己通过比较得出的计算时的注意点进行交流,水到渠成地掌握了计算的要点。
3、图形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有关图形的知识比较多,也比较零散。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在学习的时候,它们是分布在各个年段,我们在进行总复习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零散的图形知识串成一条线,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记忆,形成知识体系。这时,适当地使用比较,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时,教师先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接着问:“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其实就在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再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一次次的分类,其实也是一次次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完整。
4、应用题复习中的应用
应用题的学习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果在复习时,我们采用学生做一题,教师讲一题的方法进行复习,仅仅是就题论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甚微,学生学得很累,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了提高应用题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所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设计一系列的对比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找到了分数应用题与比的应用题之间的连接点,设计了这样一组对比题:
(1)杨树有150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柳树有几棵?
(2)杨树有150棵,柳树与杨树棵树的比是2:3,柳树有几棵?
看上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两种应用题可以相互转化,其实方法是相通的。这是通过比较发现了两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应用比较法时的注意点
1、避免形式主义。要在需要的地方使用,不能出现“为用而用”的现象。只有恰当地使用比较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提供的比较对象要合理。同类的或者是有关系的知识才能相比,否则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3、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比较的习惯。养成自觉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之,在高年级的总复习中合理地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合理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不仅消除了知识之间的混淆,也及时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判断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