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读者自由地与文本打交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读者和文本两个因素;阅读的目的因读者而异,阅读的方式方法也因读者而异。同时,阅读也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阅读教学则不同,不少论者有意无意地混淆了“阅读教学”与“阅读”的界限,甚至把“阅读”等同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当然离不开“阅读”,但“阅读”却不等于“阅读教学”。
关键词:扮演角色 能力培养 注重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扮演好教师角色,寻求阅读教学价值
从阅读教学的过程看,语文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寻求“阅读教学”的价值,首先就要着眼于教师。教师之影响于阅读教学的价值又有两个因素:一是角色意识,二是角色素养。
我们曾经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这样的希望:忠实,充实,扎实,朴实。这里就既有“角色意识”的希望,也有“角色素养”的希望。首先是“忠实”,教师自己应该是语文的爱好者,是舞文弄墨的豪客,同时又深知语文教学对于青少年的深远影响,是一心一意搞“语文教学”的痴人。而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效果扎实,作风朴实,教师必须有相当的素养。单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读书的人。要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就不仅需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点金术”,这“点金术”比那“一桶水”更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懂得阅读教学的规律。要教学生阅读,一方面得研究文本的构成规律,比如文章的整体有机性,比如语义构成的规律,层次结构的规律,诸因互解的规律,等等;一方面得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比如瞬间记忆的规律,筛选关键信息的规律,利用已知信息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以情解文等能力形成的规律,等等:这两方面的规律融会在一起,就是阅读教学的规律。懂得这种规律,并能用之于实践,使学生获得读书的智慧,能够客观、独立、准确而又敏锐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和文章。
二、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其次,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也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为,学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再次,学会在阅读中感悟。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诱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描述“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在雨雾中欢笑。”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创设情景播放有关杨梅树吮吸甘露的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景美,下雨的声音,吮吸的样子,山林的景象,联想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学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春雨轻轻地下,山蒙蒙,树也蒙蒙,杨梅树醒了,它伸伸腰,笑容满面拌擞精神,咕咚咕咚,多甜美啊!你看它那贪婪的样子,像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吸得多欢啊!那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它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那些嫩叶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啊”!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语言也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能读出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就通过领悟储存在学生脑中。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价值
教育界有一句警言:过程重于结论!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所有的课堂教学的过程,都不单纯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不单纯是使学生形成一定观点和道德品质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完整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注意、性格、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全面参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人,而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综合的。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这很重要;有文化,这也很重要。但社会现实对“人”的要求还不限于此,还得有聪明的头脑,有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对某种事业的浓厚兴趣,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毅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既要有主攻方向,又要有“综合价值”的追求。社会的需求提出了这种必要性,课堂教学过程的性质提供了可能性,课堂应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每一个学习者都得到关照,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动手,动脑,动情!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想认识,磨砺思维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工作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