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程正文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阅读教学,更因为它的内容的丰富性、情节的曲折性、形象的多异性、主题的蕴涵性等特点而呈现出了教学的多样性。这里我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谈一下我的“四步阅读,探究教学”的构想与反思:
一、速读,辨析主要人物
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请大家开始快速阅读,做好记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学生速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成果。
3、教师归纳。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出现在全家人的谈话中,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出现在游船上,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再一次速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小组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二、研读,体会精妙构思
我们一起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研读,疏通小说情节,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探究三:作家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讨论明确:
①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
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教师小结:小说构思精妙,扣人心弦。
三、赏读,评析人物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师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相关片段:
1、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
2、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3、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4、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
探究四:在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析人物形象。
1、赏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
四、说读,对人物说话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 )说……”句式自由说出一组句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切忌空洞,要有感而发。
“四步阅读,探究教学”,在师生合作交流中结束了《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教学,回想一下,体会颇多:
1、设计好核心探究问题这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互动的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了四步阅读,探究教学法:速读,解决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研读,体会情节安排的曲折美,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赏读,品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说读,呈现心灵的独白,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题,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再教育。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文本的意义和乐趣。
2、强化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具体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三者真诚的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作者简介:程正文,男,1968年12月出生。中文本科学历,高级语文教师;国家基础教育教科研先进个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陕西省柞水县教学能手;多篇论文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