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朗诗五权希望小学校 岳建梅
目前,农村小学的小学教研,无论是在学校内部,还是在兄弟学校之间,甚至是县市级范围内,都面临难以有效、长效开展的局面。
1、校内教研困境
教学研究活动,很大程度依赖于学校内部的各个备课组、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个强大有力的集体,对于学科教学的高效开展,个人有能力的提升,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村小学的现状却难有作为。
(1)集体备课无“集体”。主科目的集体备课,由于有人员、时间、地点的有力保证,每一所学校一般都能开展。而小科目在这方面,平均每一所学校一名专职科学教师都不能保证。如现在小学一到六年级都已开设科学课,除少数学校少数年级科学课由专职科学老师承担外,绝大多数的科学教学都由主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兼带。再看专职科学教师的工作,绝大多数的专职科学老师的课时都超过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评分课时,另外可能还要承担学校的实验室管理,科学活动辅导等工作,可谓任务繁重。再看兼职课的老师,他们需要首先保证完成好主科目的所有教育教学任务,参与主科目的集体备课等活动。如果科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等活动也集中定时、定地、定人开展,所有科学老师势必丢下其他工作参加。这在学校内几乎是不现实的,几乎没有施行的可能性,兼职科学老师分身乏术。如上所述,农村小学科集体备课,面临专职教师数量少,专职教师承担的课务重,兼职教师难以分身的现实窘境,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2)教研课“孤芳自赏”。集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同集体备课活动一样,对促进教学改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反观小科目教研活动,虽然每学期也勉强排定教研安排表,可除了个别按要求上好教研课外,其他老师几乎都是赶鸭子上架,根本谈不上为研而上。即使教研课按计划如期而上,可其他兼职教师几乎都主业在身,无法到场听课,只落得个唱“独角戏“而收场。课上完了也就结束了,无人听也就无人评,只能沦落为“孤芳自赏“了。有的学校把所有小学科整合起来,安排教学研究活动,美其名曰“综合组“。活动时科学的,不懂音律美术的不懂科学,变成了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戏,综合教研成了真正的“杂牌军“,谈何教研?
2、校外教研困惑
校内教研难以有效开展,校际之间总该可以取长补短了吧。可是如果要真正开展,就势必要丢下承担的繁重课务,影响的是几个班,甚至是几个年级的正常教学,可谓“成本“巨大。另外还要车马劳顿,去也匆匆,走也匆匆。这样的两校之间,甚至是三校间的教研,却也显得势单力薄,加上路远时短,免不了顾着所谓的“教研“,却失去了实在的教学。这样的教研,何用?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科的教研活动,在人员相对分散,时空有所限的现实情况下,是难以真正实效开展的,也是难以长效坚持的。
面对如上难题,如何既保证学科教学秩序,又能把专兼职教师团结起来,真正开展长效的教研活动呢?
1、基于现状,突破时空,化零为整
职教师分散在各学校,兼职教师又难以分身,相对的专家型骨干教师又鞭长莫及。如何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又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呢?也就是既要正常教学的“鱼“,又要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熊掌“,如何才能兼得呢?唯有找到一种不受时空影响,能化零为整的方法,就能破解如上难题。这个方法,现在看来,就是教育的信息化。
2、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抱团组队显群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就突破了时空所限,地球也已成了“地球村“。而且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也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如此,信息技术除了应用于课堂教学,何不更积极应用于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呢?况且信息技术应用于教研活动,正好弥补了时空的不足,使专兼职教师足不出户,也能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去,更能彰显团队的力量,更利培养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小学科更专业!
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到来,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逐渐深入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也融入到了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中,OA 办公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智慧教育平台等软硬件也开始助力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这些,很多民用软件和平台,却让小科目的教研活动更加亲民与实用。
1、集体备课
微信与 QQ,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即时聊天工具,已经深入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人们随时随地联系提供了极大方便。小科目的集体备课,正好可以利用微信与 QQ 的强大群聊功能,把本校的专兼职相关学科老师组建在同一个聊天群中,大家可以在群中进行有计划的集体备课,发表自己对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的设想或改进意见,分享优秀的教学资源,讨论教学案例与教学心得体会。这样,就没有必要非得坐在一起才算集体备课。只要按时按质完成了相关集体备份任务,省时省力省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2、集体教研
集体调研无人上课,无人听课,无论评课的窘境,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迎刃而解。 ①网络直播或录播。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如果要开展教研课教学,完全可以自己就教研主题到录播教室,请管理的老师发送教研课的直播网址,让参与教研的教师通过网络实时听课。不具备直播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录下上课的视频,上传到共享空间,让参与教研的老师下载观看,从而完成听课。②网络研讨。听课后,参与教研的老师可以在教研群内发表听课意见,进行随时随地的评课,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积极利用了碎片时间。也可以书面写出评课报告, 发送到指定空间,便于记录与整理。③视频会议。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是传统的评课议的形式,具有较强的现场感,能激发参与者的发言热情。其实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视频会议,利用摄像头进行面对面试的发言,学习强国平台里的视频会议功能,微信群聊中的多人视频功能都能实现。
3、技术互助
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方便进行专门的教学研究,更多的在于方便了平时的多方面的交流,包括互相切磋信息应用技术,优质资源共享,实验技能的互相学习,范文的互相探讨等。
虽然小科目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农村学校开展实地教研的局限性,但信息技术的加持却让小科目教研之路日渐平坦。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教研,有赖于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关信息技术。这更显目前利用民用软硬件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应用技术的提高,将来使用更专业的软硬件平台,必将使小学教研插上腾飞的翅膀,越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