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初级中学 陈建华
商南县地处鄂豫陕三省八县的结合部,山川秀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民风淳厚,被称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它是古人东来西去,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样也造就了特殊的地域文化,从雄伟的南北二山到开阔的丹江川道,从热闹的县城集镇到偏远的山村小屋,到处都流传着一种有着古老韵味的歌曲,这就是商南民歌。这些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吸收孕育、发展壮大,具备了很大的兼容性。它既具有秦文化的亢奋激越,又包含了楚文化的委婉细腻,既表现了北方人的憨厚实在,又蕴含着南方人的精巧灵秀,所有这些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商南民歌的特色。由于历史、地域、人口、自然、社会、风俗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商南民歌既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形成了数以千首的山歌、小调、情歌、孝歌、劝世歌、戏谑歌、儿歌、时政歌、仪式歌等。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塑造商南人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商南民歌历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正月,县城或是村镇就有人组织大型的花灯表演,俗称“玩灯”,这是商南民歌普及和传承的最佳时机,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会民歌的,以至终身不忘。
商南民歌在平时也有市场,比如婚、丧、嫁、娶的大事中,就请教那些会唱歌的人来演唱民歌,借以制造气氛、聚拢人气。因此,也产生了不少以此为业的专业歌手,他们是民歌的集大成者,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和文化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新潮的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的空闲时间,民歌的发展失去了往日的基础,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加上全球一体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民歌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喜欢崇拜明星,追逐时尚,迷恋网络歌曲、游戏、动画片、连续剧等,儿童更不知民歌为何物,民歌只在老一辈人中间流传,沉淀在他们的记忆中。随着老歌手们的相继谢世,民歌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就像那些濒临珍稀物种一样,面临灭绝的危险,有些调门已经失传了,如果我们再不及时挖掘抢救,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使我们愧对民族,愧对子孙。
在商南民歌资料挖掘整理方面,县文化馆1988年编辑的《商南县民间歌谣集成》,商南县政协谭学礼主编的《文史资料(民歌专辑)》,雷家炳编辑出版的《山魂水韵》,姚家明主编的《商南人文荟萃》,商南剧团在深入挖掘整理商南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商南花灯戏”,这些丰富了商南民歌的内容,也是商南民间艺术的标志,2013年,商南民歌作为我省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批准予以保护。以上机构和个人为此做了大量艰辛的铺垫,为民俗文化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从而促进商南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歌的流传,除资料的保存外,更多的是需要在大众中传唱,通过心传口授进行普及和传承。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在完成国家课程规划的同时,把本地乡土民歌做为校本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唱推广。商南县初级中学位居县城,学生的父母祖辈来自县城各个乡镇,祖籍更有湖广、山西、河南、关中等地,无形中把各地方的民歌、方言、风俗汇聚于此,传唱普及商南民歌有了天然地理传承优势。把商南民歌的传唱,作为校本教学资源加以实践推广、探索研究,无疑对商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