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重在体验感情,领悟内容。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教学诵读是基础和关键所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音乐美,还应让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入境 悟情
古诗词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课本中就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字、词、句的意思不容易读懂。句子的结构也比较复杂,小学中段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诗意,往往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感情。由于不会运用,背过以后,当时能记住,时间一长就淡忘了。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首先弄清课程标准规定要求
小学中段是小学阶段学生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间衔接阶段,新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课标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熟悉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一学段关于阅读中对古诗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中对古诗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关于阅读中对古诗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背诵优秀诗文60篇。
二、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凝炼美
从三个阶段中对古诗的要求的对比不难发现,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教学诵读仍是基础和关键所在,只是在这一学段,对于诵读的要求更为提高。然而优秀的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谨,魅力无限,教学时,诗人丰富的感情,“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加之三、四年级小学生人生阅历浅,认知水平有限,刚刚接触古诗,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中段古诗词教学重在体验感情,领悟内容。除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音乐美,还应让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加强课堂实践提高欣赏情趣
课堂是理论和感悟的实践基地。以《忆江南》的教学为例:这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入境,读中悟情,读中想象,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1、示范读,激趣。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和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我在开头为《忆江南》配上江南春景的画面,伴随着淡淡的古筝旋律,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期待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品味读,悟情。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油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四、进行情感体验感悟收获
读书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我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让学生在读中体味韵律美,在读中领略意境美,在读中体验情感美,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起到事倍功半的课堂效果。
总之,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但古诗文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
参考文献:
[1] 何先贞.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9(4)
[2] 马成荣.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2019(2)
[3] 刘文志.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20(4)
[4] 宋建平.提高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