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李伟伟
复习课的三大任务是:梳理基本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和总结解题规律。如何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热情,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如果是炒现饭,把知识要点重复一次,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一般较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点,可激起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方法进一步整合的学习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达到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创新学习能力上,产生质的飞跃。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觉得以下两种做法对复习提升比较有效。
一、“小综合练习” 和“小网络”结合提升复习效果
复习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让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梳理要突出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化学属性,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能变成对知识内容的罗列再现。事实证明,复习课中每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学生就会精神振奋,可以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比如在复习“电化学”时,设计【练习1】这道足以暴露其学习缺陷的小综合题作为突破口,以题带点,以点概面,由易及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中对本章知识进行回忆、总结、应用和巩固。题目如下:
【练习1】如图所示,A、B、C、D、E五个装置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
(1)A、B、C、D、E五个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_____。D池中C是_____极。
(2)A池中Cu是_____极,A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B池中C电极上发生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B池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C池中Cu是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中C(Cu2+)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E池中通O2的C是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
(5)B中电解液若改为2 L0.8 mol·L-1CuSO4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的PH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电路中有0.1 mol电子通过时,阳极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____L。
(6)若B中电解液改为饱和食盐水,电极材料改为石墨棒和铁棒,要想铁棒不被腐蚀,铁棒应连接电源的____极,检验石墨棒上产生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时误将两种电极材料接反,导致石墨棒上未收到预期产物。一段时间后又将两极的连接方式纠正过来,发现石墨棒附近出现了白色沉淀,此沉淀是____(填化学式),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该沉淀在空气中放置,现象是___________。
在每节课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题目讲解过程中,把本单元的基本知识适当的贯穿进去,用下面“小网络”
引导学生梳理出本章的知识,逐步完成知识结构图(学生可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体现本章知识的重、难点,在梳理、归纳、感悟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如讲解(1)小题时,可以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结构进行对比小结;而(4)小题的讲解就可以将电镀和金属精练的知识、电化学简单计算方法加以概括;通过(3)-(5)小题的讲解,可以简单归纳电解的规律、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方程式的书写;最后将电化学装置的设计、金属腐蚀与防护、氯碱工业的相关知识在第(6)小题的讲解中进行总结。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而紧跟下面的【练习2】,适时提醒学生:为快速领悟问题涉及的化学现象和过程,可画简单草图,最后对铅蓄电池进行归纳。
【练习2】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解池:2Al+3H2O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 电解池 |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3 mol Pb | 生成2 mol Al2O3 |
C | 正极:PbO2+4H++2e- | 阳极:2Al+3H2O-6e- |
D |
|
|
二、通过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拓展性提升复习效果
一般而言,知识综合性愈强、跨度愈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愈高,学生愈难理解。针对学生新课学习中的认知误区、疑惑点,设计问题、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知识,感悟思路和方法。而问题的变化和呈现方式,旨在体现学生审题、解题过程、拓展归纳等环节,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从多方面联想、类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例:
问题1:0.10mol.L-1氨水与0.10mol.L-1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 。
变式1:将原问题改为:0.05mol.L-1氨水与0.10mol.L-1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变式2:将原问题改为:0.10mol.L-1氨水与0.05mol.L-1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H4+)+ c(NH3﹒H20) = mol·L-1
变式3:将原问题改为:pH=11氨水与pH=3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问题2: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 ①NH4Cl ②(NH4)2SO4 ③NH4HSO4 ④ NH4HCO3 ⑤CH3COONH4 ⑥NH3•H2O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变式1:常温下C(NH4+)相等的 ①(NH4)2SO4 ②(NH4)2Fe(SO4)2 ③ NH4Cl ④(NH4)2CO3 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 。
变式2: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三种 溶液中,c(NH4+)大小顺序是 。
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式复习。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