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实验学校 常 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非常关键,教师应该将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真实事件和人物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更深入地探索知识。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较烦琐,前后连接性较强,不仅需要学生在课上全身心投入,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记忆,难度较高。如果学生不了解历史事迹,课堂上的德育质量就会降低。所以,教师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讲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品质,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最可爱的人”时,教师可以课前搜寻一些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在课上进行播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战争时期的艰辛,以及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从而更加容易记住知识,并学习前辈的优秀品质,真正做到在历史学习中渗透德育知识,提高道德水平。
二、利用英雄形象,提高德育质量
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培训,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掌握相关历史发展进程和事件意义。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挑选精神品质较为优秀的人物作为激励榜样,给学生讲解他们的英勇事迹。例如,教学中国近代史时,许多英雄为反抗外国列强入侵,保卫祖国河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爱国情怀以及奉献精神,能够使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培养。同时,教师不能仅仅分析正面人物,还要讲解一些负面人物的劣迹及他们背信弃义的后果,通过不同品质的对比,使学生准确把握塑造良好品质的重要性,并建立自身对他人评价的标准。例如,在近代史中,众多爱国人物英勇赴死,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仍不缺乏胆小怕死、卖国求荣的小人。教师通过讲解这些背信弃义的人的下场,充分体现拥有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达到既讲解了知识内容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
三、体会革命精神,感悟时代的变迁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在分析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总结经验,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中的典型事物,让学生领略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如处于封建时期的中国在列强的入侵下仍然故步自封,不接受先进思想,不发展新兴技术,最终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惧艰难、不畏困难,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革命斗争精神,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书本上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对现在生活的体会,学生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先辈们前赴后继、不顾生死、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通过对这些革命英雄人物的讲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惧艰险的品质,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不向困难低头、不被环境的压力所击垮的精神,使其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的接班人。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包括上网查阅资料、走访咨询、实地考察等,再结合自己的课题和研究内容进行知识的汇总,最终得到答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补充。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品质,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记忆,从而被他们的品质影响,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积极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同时,教师可以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更能促进自身在优良品质方面的塑造,使综合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