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此,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已经形成了定时的思维模式,在学习或实验过程中往往用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更别提创新力,甚至,部分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以及科学家的事情,与其自身毫无关系,不想也不愿去创新。事实上,创新却是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只不过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新是一种潜在的表现状态,需要广大教师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多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让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激情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生物知识是被经常用到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结合和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对问题进行设计,设计必要的情景。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观察自家花的任务,并让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成果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时会发现有的学生将自己观察的花做成了标本,有的将其做成了图画,有的是通过观察将花的结构画了出来,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意识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对这一学科产生比较强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应用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一些适应高中学生探究的实验题目,同时要根据实际不断增强实验的挑战性和探究性,通过实验来对学生各种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进行分析,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实验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对于实验过程进行充分地设计,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来感受生物实验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生物研究的兴趣,并且在不断深入的实验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解决生物问题的意识,能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产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