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课题主要通过对罗平一中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在校地理教师的访谈,并在研究国内外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身对高中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分析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热爱生活的学生,实现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让地理走进生活,学以致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地理 探究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在过去7年的教学经历,感受最深的便是许多学生把地理学科定位为他们的弱势学科,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高中地理之难又主要难于必修一自然地理,尤其是第二单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学生的根结在于认为本节内容抽象、深奥,其实看似高深的内容都源于生活,比如较难的“地球运动”就是讲解了生活中为什么天黑天亮,为什么存在春夏秋冬,并且不断周而复始的原因; “大气受热过程”就是分析了白天升温,夜晚降温存在温差的原因,“洋流”分析了海水流动的规律,“热力环流”分析了我们早上热腾腾的米线为什么雾气要往上冒,冰箱打开时冷气要往下串等等,很多复杂、抽象知识点引入生活现象就变得简单易懂,还能帮组同学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更加热爱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了解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到突破口。然后,寻找解决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途径。最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具体案例。
1、高中学生关于地理生活化学习的现状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卷主要以罗平县第一中学高一、高二、高三部分文科学生为主,旨在调查高中生地理学习生活化的现状,了解学生地理学习中最大阻力和对地理的兴趣,以及高中学生是否形成对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期找到学生最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与生活的融合,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问卷中反映出学生对地理学习热爱的学生仅占调查的15%,一般喜欢的占大多数高达60%;在对觉得地理知识对生活有帮助这一问题上,有30%认为非常有帮助,没什么帮助的占到50%,就说明教学中知识并未与生活相融合,导致教学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脱离生活而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更不利于学生应用到生活中形成一种生活技能;关于是否愿意将地理学习中遇到困难与老师进行交流这一问题,显示非常愿意的仅占20%,不愿意的占到50%,这一问题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并为很好的衔接;关于是否经常在生活中使用地理知识问题上,仅有10%经常使用,高达60%的同学从未使用,以上几个问题显示,真正喜欢地理学科的学生并不多,与生活相连接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又决定地理就是生活,地理源于生活,解释的就是生活中发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所以这个就需要地理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高中地理教师访谈分析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喜爱和认识,老师的启蒙至关重要。在走访高一、高二、高三教师过程中,发现引用地理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以课本为载体,较少引用生活案例,基本很少关心学生生活中可能会应用哪些地理知识来处理问题,更未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地理的实用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影响因素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走访和调查,分析显示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存在许多问题:
1、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新课改浪潮下,教师理念仍未改变,仍是以课本知识的记忆为主,忽视新课标中 所倡导的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以及“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地理知识。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形成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2、教师教法单一且传统
大多教师在高考浪潮下,仍是就知识讲知识,题海战术为主,殊不知,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懂的还是不懂,根本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才不会应用,不理解又是知识脱离生活而显得抽象的原因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为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案例去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哪些生活便是知识的再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探究生活,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探究。
3、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两大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乏沟通只会拉远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怎能行而有效的去处理,长期以往教学效果必然低下。
4、学生积极性差、兴趣不高、应用能力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热爱地理的学生并不多,学生普遍认为地理不是主科,本生存在学科歧视,加之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被很多学生所惧怕和忽视,究其根本还是地理知识脱离生活,不能讲地理与生活相关联,学以致用,而无法发现地理学科的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出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不断进取与时时反思和总结的年轻高中地理教师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和反思:
1、促进地理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生活化”理念
理念指导行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改变固有的传统挂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地理热情,将学生融入地理与生活迫在眉睫,突出地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才能达到教学该有的目标。例如必修1中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内外力作用表现,便可引用罗平古生物化石群的形成,化石群形成便是沉积岩形成过程的最好验证,化石群的裸露便是地质历史沧海桑田的演变,在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演变中呈现;大气圈中大气圈的受热过程讲解便是生活中日温差的形成,为什么白天气温升高,升到14点时最高,之后气温又开始降低,降到凌晨达到最低,而形成一天中的日温差;罗平“油菜花海”则与锋面系统直接关联。将一系列抽象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因为地理本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是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挂念,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生活化”理念,真正培养具备地理素养的公民,将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实践。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积累生活素材
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引用大量沈国实例,绝非易事,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教无盲点的同时,又要处处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扩宽知识面,多渠道总结生活素材,更新教学中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觉的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多样化
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程中精心安排,恰如其分的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生活案例、洞悉生活原理、丰富地理内容、关注社会热点。例如“锋面系统”教学中,作为受锋面系统影响的罗平人,一到冬天便阴冷不断,深受寒冷、感冒、鼻炎、风湿等困扰,但也滋润着罗平人最为骄傲的“油菜花海”,原因就是罗平与师宗处于昆明与贵阳准静止锋的延伸,罗平处于冷气团一侧,冬季冷空气入侵后常处于阴雨连绵的天气状况下,空气湿润适宜油菜花的生长,导入分析冷锋、暖锋、转静止锋的形成、影响及典型案例,知识理解后,还可关注热点新闻来加以分析、应用,新闻鸿硕2018年1月8日抵触大别山的安徽省六安市降下暴雪使当地养猪公司的14栋猪舍倒塌,大量生猪被砸死和冻死,损失近1300万,便是冷空气大量入侵形成的冷锋导致。春天北方多沙尘暴也与冷锋有直接关联。将地理置身于生活,生活中总结地理,才能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师生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在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容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分享着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与教师合作的志同道合者。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道路是敞开的,教师在与学生合作对话的过程中,能不断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才能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要想把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教师除了自己熟练课本教材之外,还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改变教学理念,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和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在教学中有效的把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换起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杨代虎.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2015,08
[4] 元培,陶行知著.中国教育大师谈,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