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化学的学科特点,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它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科学支配时间、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小结,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我们政治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一般方法有: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依照教师的预习要求,主动对知识性教材进行阅读,大体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形成大概的知识框架;对实验性的教材,应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写出实验操作提纲。
(2)找出难点。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标记,为有目的、有所侧重地听课做好准备。
(3)温习基础。这是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做到对与本节新课相关的概念、公式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以便更轻松顺利地接受新课。
比如我们在学习水的离子积这节新课前,在仔细阅读教材之后,应该对之前所学习过的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认真复习,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对①K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溶液(酸碱或盐);②表达式中H+和OH-不只是水电离的,而是溶液中存在的所有H+和OH-等疑难问题作为听课时的重点加以标记;最后试做本节对应习题,如:
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1)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C(H+)=C(OH-)=1×10-7mol/L。(2)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3)在100oC时,纯水的C(H+)<1×10-7mol/L。(4)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通过思考,对答案有疑惑,引发一些思考,如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是什么,通过以上预习,我们就很容易明确听课的目的。
三、巧妙听课、做好笔记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同学们应该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同学们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以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花力气。而对疑难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树木”联想到“森林”。但只要广泛联想,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大有裨益的,但却不能脱离课堂而无目的想入菲菲。所谓“停留”,是指听到课堂重要之处,可以稍微停下来思考,细味这个问题。也可以为听课带来一定兴趣。不过不要忘了还要留一点精神听老师后面的课,争取把课听活。
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记笔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一些概念、思路、疑难点等。那种课上抄笔记,课下读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
四、做好作业
如果说听课这一环节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那么作业就是侧重于知识的消化与巩固。对于为什么要做作业的问题,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这种观点是没有认识到做作业的真正意义。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就说明预习、听课的效果是好的,知识是真正理解了。相反,如果作业不顺利,或者无法独立完成,就说明对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时就要想方法去弥补。
五、抓好复习
复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复习是指把新学到的知识及时吸收、小结,并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联系,查漏补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首先,反复阅读教材,此时对教材的阅读不再是形式上的走马观花,而是细细咀嚼,修正自己预习时把握不准的地方,强化理解和吸收听课时的疑难之处。
其次,掌握看书的“由薄到厚”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认为读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由厚到薄”,另一个是“由薄到厚”。由薄到厚的过程是知识的不断丰富、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纲要,理出知识主线,总结规律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让我们掌握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船儿载着我们驶向美好吧!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一定能学好化学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