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上渡街道明德学校 陈 勤
摘 要:本土传统文化经过时代变迁后依然具有丰富的文化魅力,值得每一个人去深入了解和继承发扬。在教学中促进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很有必要去探究两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本土文化 美术教学 相结合 有效途径
本土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核心文化价值,涵盖了该地的习俗、日常行为模式及艺术表现形态等等,这些都是由历史累积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本地方色彩。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可以使得小学生理解所在地的民情风俗和社会行为规范,并且感受到本地艺术品里隐藏着的特殊吸引力,以此来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一、本土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内容,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素材内容,需要老师努力促进二者的结合。其中,针对传统本土文化中的书法、雕塑、音乐、舞蹈等元素,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教学创新,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走进美术课堂,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深入探究,结合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深入拓展和思考,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率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理解,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有利于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开展
本土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小学美术课堂,能够发挥传统文化的感染能力和熏陶作用,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传统文化来源于时代变迁中的现实生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素材,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挖掘利用本土传统美术文化资源
新化本土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人文气息。在宋以前,这里的原始居民是“梅山蛮”,不服王化,北宋开梅山后,迎来了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也迎来了中原佛、道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梅山文化。这种传统的本土梅山文化,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和生活悲欢离合的故事,承载着千百年来的风霜雨雪和喜怒哀乐,绘就了一幅幅梅山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期盼的历史画卷。现在,新化是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本土传统文化艺术,成为滋养梅山人文精神的重要元素,也是美术课堂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小学美术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热情的态度、生活的自信、合作的精神、审美的能力、个性的创造和创新的思维。
三、围绕本土文化,开展校本课题
依据新的美术课标“鼓励主动发掘本地及校园内的素材”的规定,我们要把当地的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基础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课程的地方化,地方课程的特点化,特点课程的专业化”的目标,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现学生核心能力提升的需求。我们学校一直在努力寻找并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创建独特的美术教育,并将梅山文化与艺术课程相结合,作为课堂学习的主题。例如,在我校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将新化山歌融入进去。新化山歌是我县独特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它是由数百年来的梅山地区居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精髓,也是劳动者经过千年累积、整理、改进和发展的成果,包含了区域性和习俗特征的精华,是一种包括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综合体。在我校的美术教学中使用山歌,让学生通过体验民间歌曲,演唱民间山歌,绘制民间歌曲插图,理解优秀的人文历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从而促进他们各个方面的全面成长。
四、开展实地活动体会本土文化
我们在教授美术时不能仅局限于教室内的授课,还要鼓励学生在进入美术课程之中,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引领他们深入研究并体会身边的本地文化资源,使得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教学小学生有关“古代建筑保护”的这一内容时,若只是简单地向学生描述各地方的古建筑,那么学生对于古建筑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中的文字,当要求他们创作相关作品时,他们只能模仿现有的样式,很难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此时,我们就需要调整教育方法,创建一种“情境式的课堂”,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带领学生们到我县的国家级文化遗产——北塔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探讨,然后再指导学生以这些古建筑为题材进行绘画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亲眼所见的知识信息和直观的感触会激励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北塔美丽的画面,这种美术作品才具有活力,学生的收获也才是无价的。借助本土地方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家乡自然美景的同时,学习如何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且激发出创作欲望,从而创作出生动的艺术品。
五、让本土文化教育植根于学生心田
本地文化资源是历经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与积累的结果,通过学校美术教学的途径来保存、提升并创新它,这其中的价值无需多言。老师们首先应该更深入地发掘及运用本地区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以高效的方式使用美术元素。把地方性的民俗文化融合到美术课堂上,积极指导学生吸纳民族卓越的传统文化精华,学习区域内的本土文化知识,力求使得本地特有的艺术逐渐转变为“活动式”“主题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优质的传统文化地域化和常规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来自家乡的文明洗礼,推动本土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播,激励学生关心、理解、喜爱自己的家园,增强他们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可度和骄傲感。
参考文献:
[1]李艺晖.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究[J].读写算,2022(04)
[2]周冰.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