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高级中学 樊 娟
核心素养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与新时期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已被列为首要教育任务。相比拟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优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抓住教育的核心要点,提高当代高中生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导向
任何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都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首要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立足学生本位,关注其全面发展,确立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指导系列工作开展。教师要深入研析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概念,理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精准定位课程标准,有意识地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在科学的导向目标制定中,教师还尊重学生主体及其个性差异,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及学习情况,并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合理定位各阶段发展目标,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二、创新实践方法
历史学科由于其所涉内容繁多,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一味地采用传统灌输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信心与乐趣,核心素养培育更是无从谈及。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遵循学生主观认知成长规律,紧扣核心素养,结合历史教学课程需求,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并通过图片、影像、视频等方式,再现历史故事、细节、史料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一种交互性较高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历史研究成果和理解,从而深度探究历史的真相和背后的动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2、反思式学习
反思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改进并提高学习效率。
3、技术支持教学
技术支持教学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例如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更具深度的历史体验,能够加强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批判性思维
历史学科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动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观点,最终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素养。
5、整合多学科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同时,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文化氛围,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素养。
三、增强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其基本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但要求增长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强调其在整个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引导祟高的行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将学生国家情怀培养作为最终指向,确定情感培养目标,并紧密地与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认知。
四、完善评价机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包括认知水平、思想观念以及表现行为等诸多内容,以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对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思维创新、有效应用实践。而在思想观念层面,要确定家国情怀、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健全的人性品格。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历史经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