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县兴隆中学 范少彬
教学效果既取决于教师如何讲授,更取决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即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下功夫,改变学生的参与状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重视学生的反思参与,具体如下:
一、改变学生的参与状态
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关键,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全过程中来。
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目,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如此,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什么",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六、重视学生的反思参与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解题后参与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