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让课堂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就需要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小学三、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学三四年级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教科书的编写把孩童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我认为,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让课堂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就需要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溶于教材,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现浅谈自己教学中的粗浅看法,与老师们交流。
一、导入“新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巧”导入的主要功能是“激趣和切题”,是教师通过巧妙的方式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找准课堂切入点,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快乐地进入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德育世界。所以,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去设计能为之服务的“新巧”导入方法,下面某位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堂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如观察体验式导入,调动学生兴趣进入活动主题上来;设疑式导入,激发学生思考;歌曲式导入,以情感激发学生……总之,只要能够积极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溶于活动中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为学生正式进入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铺桥筑路,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新巧”导入。
如学习四年级“不同的购物场所”这一内容时,老师说: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商场,这些商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现在,天气慢慢变凉了,如果我想买件长袖体恤衫,可以到哪儿去买、怎样买呢?顿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抢答。于是,老师抓住时机,总结说:看来买东西的学问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商场吧!现在出发!(随机板书课题)此时的学生已个个兴致盎然。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引导,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体验,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幸福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生活贴近儿童,深受学生喜欢。由学生喜爱的活动作引领,课堂成了师生交往的舞台。如某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帮助残疾人”这一内容时,某位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
活动一:体验盲人走路——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活动二:体验聋哑人交谈——老师讲一件事情,让扮演者用手语或肢体语言传达,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活动三:体验肢残者——让学生单手穿衣,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教师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自主体验,从而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是一个集体成员情感走向的引导者,他必须具有良好的情感能力和培养情境的技巧。教学四年级“生活离不开他们”这一内容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某位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
师: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接着自主地发表意见)
生1:没有了医生,我好象看到有很多人在病痛中死去。
生2: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生3:没有了老师,我们每天就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生通过这个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另外,教师又选择自己学校为例子,通过播放本校保洁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四、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五、捕抓亮点,精彩评价让课堂生辉
评价本身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形成技能,提高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首先评价角度是多元的,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励性,也要具有启发性。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园地,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只要认真投入,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我们的课堂就会姹紫嫣红,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它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撼动另一个灵魂”,只有当我们为小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行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才会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 柯欣欣.浅谈如何搞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03)
[2] 伍胜君.小学道德与法治紧密教学联系生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
[3] 刘新志.结合生活,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民族文汇,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