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实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去认识语文中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实践和探索,试从树立信心、营造良好氛围、引导质疑等方面提出一些做法和想法,与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制源泉,动力,只有有自信心的人才有创新的意识和愿望。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我能、我行、我能行”的信心,努力为他们提供独立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可能,从而燃起求知和创新的欲望。如我班张坤平时学习不好,基础差,有一次在分角色朗读中,读松鼠叫小马不要过河的话,他用了又惊讶又着急的语气读道:“小马!别过河,你会淹死的!”他读得特别逼真,这样在班上及时地表扬了他,同学们也鼓掌欢迎,并且鼓励他不但朗读要学好,其他方面也要学好,这样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变得爱动脑筋了,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心思,体现“读有新意,写有创见”的思想。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最后写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了最后一句话就走了。有一位老师教到这里,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狼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也有的说:“狼饿死了。”……有一个学生却说:“后来狼骗得到另一只山羊的信任,因而得救了,那一只被骗的山羊被狼吃了。”这个学生的想象有独创性,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这也是创造,这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既合情合理,又突出了“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一种心思想。
三、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也就是说,发现、发明和创新一般往往是从实践或理论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从而激发人们去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
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上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上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他们正拿“?”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老师,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呀?” “老师,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 ‘太阳’,叫 ‘太阳,我们人类的朋友’更恰当!” “我仍要以 ‘太阳’ 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课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太阳系知识小报》,有《我的理想》铅笔画,有被改编的《太阳》……你看到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在教课文《称象》一文时,在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先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提出:“曹冲这样称象称出的重量是否准?”我没有急于给予肯定的回答,而是布置学生亲自做实验来验证,让他们用盆子分别装一小动物。石头放到脸盆中,按曹冲讲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曹冲这种方法称出的重量是准确的。
总之,教师应对学生从小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引导学生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测,打破常规,尽可能主动,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发展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和推广,并加以称赞和鼓励。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