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使之掌握语言并能熟练运用。教师优化教学语言就是从教学细节着 手,精心设计,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范本”,做语言的引路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语言 优化生动
语言是桥梁纽带,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最佳凭借。好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不仅具有感染力、号召力,还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建构知识,习得能力。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讲究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因为新课标指出“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社会交际。”作为行为示范的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规范自身语言,提高自身语言交流、表达的艺术性,让课堂更生动形象、富有活力。
一、注重导入,追求“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开山第一炮,打鼓第一槌,恰当巧妙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就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就像钥匙悄悄开启学生心扉。成功的导语,导在教材内容生趣处,导在学生思维拐角处,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为成功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一个优秀教师总是很注重导入设计的,很讲究导入方法的,就像我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她在教《秋天的怀念》时,仅开头便十易其稿。新颖的导语设计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探究,对知识广泛的涉猎,对学生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闪亮登场的导语才可能如一石击破平静的湖面,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也才可能在“转轴拨弦三两声”之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和谐快乐。实践证明,只要导语具有了新颖性、趣味性、导向性等特点,就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上述目的。
二、精妙提问,追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生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最擅长和最青睐的教学手段。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心扉,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技巧。然而,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致使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同时,我们要明确,提问是手段,促思解惑才是目的,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疑无路”时沉思顿悟,或者通过教师点拨峰回路转,豁然开朗,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巧用过渡,追求“行云流水渠自成”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由几个相关的教学事件组成的,传统教学过程包括“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而我们课改创设的新模式——“三段六步式”教学也同样存有多个环节。如何让这些环节之间有机组合起来呢?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教学过程也是一样,没有好的过渡,各环节就会松散不成体系,整堂课就会给人以拼盘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在关注每个环节本身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到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如行云流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教学密度,促进课堂实效,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常用过渡有通过设问来过渡、通过抒发情感来过渡、通过归纳小结或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过渡等方式,到底用哪种,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因需选择。
四、善于小结,追求“余音绕梁意无穷”的效果
课堂小结同课堂其他环节一样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做得好,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内容,使学生知识得以梳理、能力得以强化、学习方法得以归纳、思想得以升华,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的空间,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种余音绕梁,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我在网上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她在结尾处,进行了这样小结,先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接着,她用低沉的语调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天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沉默。窦桂梅老师哪里是在擦掉自己的板书?分明是模拟着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窦桂梅老师留下的哪里是字体的残迹,分明是被焚毁的圆明园的废墟!在窦桂梅老师的一擦一拭之间,在那一块稍留残迹的黑板上,留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无边的思考。这样的小结,既是对全文的概括,又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回味。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师的一言一语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语言能力锻炼,不断优化、规范自身语言,做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标杆。所以,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性,弹奏出美妙的育人乐曲,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学生思维更灵动、师生交往更互动,让它在学生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装点课堂、活跃课堂、成就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