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迈进素质化方向,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我国的高中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文章主要探讨的范围是高中的体育教学,在阐述分类教学模式理念、作用的基础之上,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来进一步探索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教学模式的转变、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 模式探讨
个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离不开,而通常情况下,锻炼与体育紧密相连,为了帮助我国中学生群体塑造良好、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对我国高中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本文就高中体育的分类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一、分类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呈现出大一统的趋势,对学生的个体分类管理、分类教育意识还比较缺乏,在某些思维狭隘者的眼里,甚至认为分类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群体的歧视,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虽然分类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人群的眼中并不可取,但是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与其高度吻合的,这与新课程改革中相关要求也是相符合的。
分类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类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及其必要的,首先,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上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欢足球、有些人喜欢篮球、有些人喜欢乒乓球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统一活动,则难免会影响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在体能上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体育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不可能全程的要求所有的同学们都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两大现实因素都表明在进行高中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
二、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模式探讨
1、根据兴趣来划分类别,实行分开教学
在高中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中,可以在每学年的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同学们的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按照不同类别的兴趣排好体育教学课程,将同一爱好、同一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因材施教,进行分开教学,实现高中体育的分类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这一内容时,在做好相关的准备活动和动作演练示范之后,可以根据之前统计的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将处于同一兴趣爱好中的学生进行分类分组,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教师对每类兴趣下同学的运动活动进行相关的具体的指导即可。这样既能够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又能够很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的效能感。并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某一类体育运动的认同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2、划分运动小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随机、灵活地划分运动、锻炼小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小组划分的标准。在进行初次的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同学的意愿来划分小组,也就是同学们的自由组合,这是因为体育教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让同学们进行放松锻炼,缓解学习的紧张,放飞自由的时刻。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性别、爱好以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需要进行小组的划分,并在进行分组之后,增添一些大规模人员参与的运动项目,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同学们是否有已经会的并且认为自己技术还行的,将已经会此运动的同学们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自由锻炼,而针对剩下的那一部分不会的同学进行单独的动作演示和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与同学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开导。在教学内容即将完成的时刻,同学们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锻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规模的乒乓球友谊比赛,对一个教学班的同学进行两两划分,让他们在运动切磋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并加深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高中体育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的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满足学生们的个体需求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全局观。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并不是分裂,并不是为学生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小团体提供平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些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高中的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正是由于课程的稀少,在进行分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中的体育课程并不都是实战演练课程,其也包括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给同学们讲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急救实战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高中的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安全意识,当遇到突发的事故情况时,同学们能够迅速、快捷地做出应急、自救、他救反应和一些简单的处理,保证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鹏程.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2)
[2] 曹卫岗.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体育世界,2020(05)
[3] 卢明.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 技,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