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南屏小学 张福安
作为一个教师,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学生课堂问答或作业中的各种错误问题,当然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学生没有错误,那我们教师又有什么作用呢?关键是当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正确对待呢?
在英语的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发言、拼写、用词、语法等语言层面方面的错误和语言交际层面的错误,当然他们出现这些错误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其实,他们在学英语的初始阶段出现这样的错误往往是一种“母语负迁移”现象(即母语依赖现象),也就是说初学者英语学习受到母语影响而导致的。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不分性质,不分大小,不分类型,统统用“有错必纠”的态度和做法,力求使学生准确掌握语言和良好语言习惯。当然,作为教师他们的初衷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但这种面面俱到的纠错方式是有些欠妥。我们都知道,也在提倡英语学习首要问题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实际上这种纠错方式已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一宗旨,极大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没有成功感。对于这些所谓“学困生”,他们更需要的是引导和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有错必纠”往往导致下列现象:(1)一开口被老师打断纠错,学生因怕犯错遭老师批评和学生讥笑而不敢开口讲英语,不敢大胆参加课内外的活动;(2)学生在活动中过分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因而精力不能集中在交际的活动中,影响交际的效果;③教师在教学中精力放在纠错上,忽视了学生语言技能操练和语用能力培养上等等。这些纠错态度与新教学课标上提倡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理念相违背,这也与现代教育相悖的。长期使用这种方式也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语言适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既然这种纠错方式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注意纠错的地点,纠错的场合和纠错的方法,既要注意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掌握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你不妨可用这样的语言“非常好,但如果你把……说成……,那就更好了。”这样既让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错误所在。当然对于一些小错误,也可以采用包容与宽松的态度。比方,当我们在课堂提问时,有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象发音不准,不正确,我们不该打断他的回答;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回答,作为教师
总之,处理学生错误或失误是一门艺术。在具体分析学生的错误时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错误的空间与时间,逐步培养他们自我修正错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