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初级中学 沈 芳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要善于将数字技术资源运用于教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和学习方式。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实现终身学习,就要掌握数字化学习工具,切实提升数字素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从学校的信息素养调查现状和提升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和论述观点。
关键字:师生 数字素养 提升策略
一、数字素养的涵义
所谓数字素养,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快速有效发现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信息的科学技能与文化素养。具体到学校中的数字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知识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指的是既要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技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独立使用数字设备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困难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师生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师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够更好实现教育数字化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和创新。
二、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通过对我校全体教职工数字素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我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如下:
1、教师对数字素养的概念理解偏颇,且提升数字素养的意识淡薄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5周岁以上,教师老龄化严重。大部分教师从思想上不重视数字素养的提升,认为教育信息化离自己很遥远,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是满足会制作和使用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容量。部分老师会把自己生活中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但不愿意把自己精心制作的优质资源共享给其他同行。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积极性不高,认为数字化教学是假、大、空,培训内容多以视频讲解为主,很少有实操指导和互动环节,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指导意义不大。
2、有限的网络硬件环境制约了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步伐
因学校信息化设备老旧未及时更新,导致教师上课大部分使用的仍然是老牌的鸿合和长虹电子白板,无法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智慧教学环境的创建。少数班级的电子白板换成希沃新设备,但因学校未实现网络班班通,导致希沃白板内的大量优质资源无法共享,未对教学效果起到优化作用,严重制约了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3、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师定期进行剪辑软件等数字化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指导。100多人的大学校里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不足3人,且大部分带着其他文字学科。教师常忙于工作琐事,没有更多精力深入研究新型实用软件的科学使用方法,也没有时间对微课的录制和慕课的剪辑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探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
三、学生数字素养现状
1、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不足,教师配备不到位,严重影响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因学校电脑数量有限,信息技术专职老师配备不足,学生到八年级才开设信息科技课。主要的课程内容是为了迎合初中学业水平信息科技考试而采用的系统习题训练,教师对学生的信息化工具应用技巧和方法没有进行足够的实践指导,每周一节信息科技课,还经常因为其他活动影响而无法正常开展,更不用说布置信息科技操作的课后实践作业。
2、学生数字素养的应用主要趋向于娱乐休闲
大部分学生把数字产品当成娱乐工具,经常使用数字化工具聊天、购物、打游戏、刷短视频。因为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诱惑,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管控干涉多,导致学生一有机会接触到电脑或手机,更多的是花时间寻找刺激或片刻的欢愉,而不是对信息化工具如何提升学业水平或提高生活品质进行钻研和探究。
3、数字素养活动参与力度不够,对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繁重,学校和家长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部分有信息化探究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参加数字化活动不予支持,因此,他们参与数字素养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学校现有的硬件设备也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数字素养活动的培训指导。
四、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1、以数字化校园创建为契机,紧抓智慧校园创建的宝贵机遇,全面升级改造学校的数字化环境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中,为了满足师生信息化教育教学需求,将学校的网络宽带由原来的100M升级到400M,创建了能满足点播和直播环境的录播教室。教师在录课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有效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强化了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实现了城乡优质资源互通共享。
2、制度保障、措施驱动,激励师生及家长积极参加各种数字素养培训活动
在信息技术2.0培训中,学校将每个老师的参训时效纳入学期工作考核。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对老、中、青三类教师分时段、分学科进行分批指导和考核评估,确保不同层次教师都能更新数字化理念,提升数字化技能,系统提升数字化胜任力和创造力。通过线上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线下实操数字化作品的提交和审批,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实现了全校160名教职工全部通过省、市、县三级信息技术管理平台的考核,成绩均达到合格以上。我校借助家校共育平台,定期开展数字素养科普讲座和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指导家长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掌握预防网络诈骗的技巧,逐步提升家长的数字化素养。
3、精心组织、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我校在精心安排微课及微电影大赛后,专门为参赛师生购买符合规格要求的光盘,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热心为参赛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剪辑优化培训。在陕西扶智平台公开课申报活动中,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教师的课堂视频录制和剪辑上传工作,确保教师上传的每一节课都能展现最优质的画面。教师在活动参与中既提升了数字素养,也加速了专业成长步伐。在世界机器人大赛等信息素养实践活动中,校领导高度重视并予以财力的充分保障,要求带队老师全程安排好参赛学生的食宿管理,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参加比赛。在陕西好课堂系列活动中,我校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微课和微电影大赛中,我校连年被评为市、县优秀组织单位。在陕西扶智平台的公开课点播活动中,我校教师课程上传总数量居全县前列。我校申报的五个市级信息技术课题均通过审核予以立项。通过积极参与信息素养实践活动,我校师生的数字素养成果丰硕,学校会定期将数字资源库中的优质作品共享至工作交流群,对全体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4、强化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注重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的基本
保证
教育部将“信息科技”作为独立科目已纳入2022新课程标准。因此学校应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数字素养理论学习,更要指导数字技能操作实践,同时要结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内容和数字素养实践活动的要求,开设数字化兴趣社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学校要注重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让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获得更多培训展示机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从而为学校教育数字化做出更大贡献。
5、不断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创新应用之路
营造丰富多元的数字化教学氛围,有效落实数字化教学实施和数字化协同育人,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优质资源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习效果。通过创建师生互动课堂环境,拓展多元化学习渠道,实现智慧课堂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从而实现双减政策的落实,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疫情期间,因学生须居家学习,我校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依托各种数字化资源和直播平台,实现师生线上授课、答疑及作业点评,这是对全校师生数字素养水平的检验和挑战,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期末全县的质量检测中,我校学生的成绩仍然保持在领先水平。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要倡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并将所学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微课和慕课的制作探究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合理使用希沃白板中的优质资源辅助教学,实现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打造智慧环境中的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通过合理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拓宽知识视野,实现终身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要通过以上策略的使用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真正掌握和使用信息科技的先进理论和技能,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对数字公民的要求,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和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方.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涵育大国良师.中国教师,2023(2)
[2] 王鹏,施雨岑,徐壮.在数字变革中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23-02-13(2)
[3] 冯永亮.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发布N.中国教师报,2023-02-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