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师一附小 徐丽慧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采用竖笛作为课堂乐器,因其音高准确、简单易学、便于携带,作为吹管乐器,竖笛能让学生明确的感受到气息的变化所带来的音高、音色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演的形式,因此我开始了梳理自己的课堂中竖笛教学,总结了几点做法。
关键词:竖笛 课堂乐器 结构 姿势 演奏
一、认识竖笛,了解结构
竖笛(Recorder)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因为入门简单,可吹奏两个八度多以内的所有全音、半音,非常适合用于课堂器乐教学。竖笛又分为六孔竖笛和八孔竖笛,六孔竖笛更为简单,在2016年以前,我校均采用的六孔竖笛,后来因为在一次比赛中,发现六孔竖笛在吹奏高音区时,音色有点牵强,才开始重新选用八孔竖笛,八孔竖笛完美的展现了各音区的音色,但在指法上需稍下功夫。
我校的竖笛教学从二年级开始。起初,学生拿到竖笛都是很兴奋的,有的喜欢放嘴边不停的吹,有的发现竖笛能拆成几个部分,就把竖笛分成几段玩组装游戏,还有的拿着竖笛里配套赠送的小配件当玩具玩,如:清洁棒、凡士林、挂绳、托把、指法表。学生对竖笛感兴趣是好现象,既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又要让学生能够遵循竖笛的使用方法,则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课上,我先把重点放在大家最关注的竖笛上。我拿着和学生同样的竖笛,开始和学生做同样的事情,分解竖笛,竖笛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笛头、笛身、笛尾,我一边拆且一边讲解着竖笛的每一个结构的作用及名称。学生的目光全都被我吸引过来,因为我正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还知道他们所不知道的细节,于是,大家在拆分中开始了解竖笛的结构。但是,这并没有完全解决孩子们以后不会再拆竖笛的问题。于是,我开始很认真且略带遗憾地神情对孩子们说,“竖笛是一件乐器,刚才我在拆分竖笛时,其实是很难过的,因为意味着我的乐器有一次受到伤害,每一次的拆分其实对竖笛的音色是会有影响的,而且竖笛也会因为经常拆分而容易磨损,导致个别部件容易脱落,尤其是笛头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簧片,它可是竖笛中的核心部件,因为它太小了,很容易就丢失了,而且掉了也不容易发现,没有那个簧片,我们的竖笛就再也不能发出声音,为你演奏好听的音乐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装好自己的竖笛,有些则用担心的眼神望着我的竖笛。在强调用法的同时,加入一些拟人和情感的影响,对于低年级孩子似乎更容易感受到爱惜竖笛的重要性。
二、树立信心,提升兴趣
竖笛是一件需要气息与双手相协调的吹奏乐器,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也有部分感统失调的孩子拿到竖笛会出现拿不住、按不好、吹不出的情况,因此,我会采取三步法来慢慢建立学生的自信。
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一定能够学会。学习初,是学生对竖笛最感兴趣又最不熟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信心尤其重要,直接关乎着学生对以后学习竖笛的兴趣。所以我不会一开始要求学生吹难度很大的乐曲,只需要他们能用竖笛参与演奏即可。如:二年级上册的《小毛驴》,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是,前三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都是3(mi),最后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是1(do),学生用竖笛参与演奏每句的最后一个音,老师演奏其余部分,既简单又有参与感,学生保持了对竖笛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对老师有信心。老师可以多用竖笛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乐曲,或演奏一些时下流行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充分感受竖笛也可以演奏他们所熟知的旋律,继而希望自己也能用竖笛演奏同样美妙旋律的愿望。很多积极的学生,在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后,能通过自学和不断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之交流,甚至一对一指导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第三,请优秀的孩子助推学习。每学期,我都会设立免考测试,即竖笛不用参加音乐期末测试,在课堂上完成考验,其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测试,但学生会因为得到免考资格而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于是一些优秀的学生涌现出来,带动了班级里吹奏竖笛氛围,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练习竖笛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规范动作,表述专业
规范的动作是学好竖笛的基础。在规范的同时,我还根据拿竖笛、放竖笛的动作自创了口令或手势进行提示。如:老师说,“竖笛准备!”学生边回应边做动作,“左手上,右手下,离嘴巴,放胸前。”做好这几个动作,持竖笛的基本动作就准备好一半了,为了避免学生拿到竖笛总忍不住想吹,所以要求学生先将竖笛离开嘴巴,只做持竖笛的动作,然后在慢慢规范细节的动作,如:十指触,孔按严,眼平视,双臂垂等。在八孔竖笛的按孔上,我也做了强化的训练。竖笛正面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孔、第二孔……第七孔”,背面的孔读作“背孔”。在带学生练习吹奏音阶时,先用说指法的方式练习,如:老师说“1(do)”,学生回应,“全按”;老师说“2(re)”,学生回应“松七孔”。在说指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将竖笛的按孔一一对应到手指,同时还熟悉了孔的位置。因此,能准确地表述指法,对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竖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大胆参与,敢于挑战
低年段的孩子,我会采用竖笛参与演奏。对于高年段的孩子,在熟练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喜欢挑战有难度的演奏。借着下学期的班级器乐演奏比赛的契机,四年级本学期选定了《陶笛奇遇记》来吹奏。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吹奏兴趣。这首乐曲节奏欢快,分为三段,有独奏、齐奏、合奏三种演奏形式,对指法熟练度有一定要求,对气息的把控有更高的要求,且需要良好的乐感才能很好的表现音乐形象。我们从解决基本指法的问题开始着手,带学生唱指法,在练习指法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演奏中的难点,针对难点重点练习,并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一个一个接龙吹奏,然后再发现问题,各个击破。在不断的一起练、个别吹的交替练习中达到量的积累来解决指法问题。然后是气息的要求,缓吹、急吹、超吹、连音、吐音,在不断的聆听中,随音乐单独练习气息,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挥手势下,保持同呼同吸、气口一致,默契也就在一次次的配合中逐渐形成。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竖笛是一件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生课堂器乐教学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足见它的普及程度。但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掌握,其中有些学生会因为多种原因而跟不上学习的脚步。这种情况,我会视学生情况先适当降低演奏难度,比如每小节吹一个长音,或演奏简单的伴奏旋律,降低对他的要求,秉承“可以简单吹,不能不吹”的原则,然后等他慢慢适应了简单的旋律,再对他们提高要求,循序渐进。
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老师只要激活了他们身上学习的欲望,他们会不断的挖掘自我的潜力,吹奏出他们心中美妙的音乐。现在,校园里已经开始活跃了一批陶笛的爱好者,陶笛并不是我们在音乐课堂上所要求学习的乐器,也没有人去教授学生陶笛的指法和吹奏技巧,因为音乐的小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会主动去寻找阳光雨露和所需要的营养,浇灌出自己心中那朵最美的音乐之花。
六、结语
这是我这几年对竖笛教学的几点粗浅的做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也将继续探索和思考,让竖笛这件小小的乐器在音乐教学上发挥出大大的能量,在普遍的参与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顾天亮
2. 《八孔竖笛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曹艺弘——《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