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初中数学教育中去,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论与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 分析探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的培养: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加以激发、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予以启迪,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成果,而不是简单再现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过的解题技能。?创新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智能训练、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
二、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依据
初中教育阶段是创新思维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提高理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本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从科学特点来说,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于数学中的体现,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人的思维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在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朱熹曾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老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方式或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敢于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维,创造新方法。
2、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
例如: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
解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解法二:设较大的奇数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解法三:设x为任意整数,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x-1,2x+1,(2x-1)(2x+1)=323,即4x2-1=323,x2=81,x1=9,x2=-9,2x1-1=17,2x1+1=19,2x2-1=-19,2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将各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换思维学习到了更多的解题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
3、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新知识与旧知识不断交融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结合教材学习目标的情况下,从新知识和旧知识、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展开联想。这样不仅能揭示出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及知识面,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知识框架的构建。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当代教育的使命。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而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先尧.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启蒙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8年10期
[2] 张玉强.浅议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J].中学时代,2014年04期
[3] 曹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