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中学 陈 云
摘 要: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本文探讨了课前精心备课、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更新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新课标明确了化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强调化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新教材则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化学素养,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建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对于提升化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课前精心备课
课前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教师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和合作讨论等)、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及作业布置等环节。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突出重难点,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和课堂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在讲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可以先梳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前,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特别准备铁、铜、铝等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样,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教学策略
案例一:探究式学习在“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先展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产生气泡和温度升高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和水,且反应速率与溶液浓度有关。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案例二:项目式学习在“水的净化”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水的净化”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污染现状和净化方法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并制作一个家庭用的简易净水装置。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材料准备、装置制作和实验验证等环节。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讨论了多种净水方法(如过滤、吸附、沉淀等)的优缺点,并选择了最适合家庭使用的净水方法。在材料准备阶段,学生搜集了滤纸、活性炭、沙石等材料。在装置制作阶段,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净水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的净水装置和实验结果,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进行融合。例如,在讲授“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火柴可以点燃纸张而不能点燃金属?为什么用水可以灭火而用油却不行?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化学反应速率、物质导热性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①灵活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通过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②强化实验操作: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③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和思维碰撞,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原理,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应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实验,通过滴加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不仅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例如:在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书写一定数量的化学方程式,并对其进行批改和评价。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通过比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能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当然我们也要注重课内外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科普讲座、化学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对于提升化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前精心备课、教学策略的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为化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锦阳.新课标理念下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和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2019(03)
[2] 罗应建.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8)
[3] 苏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策略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6)
[4] 丁吉念.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自主能力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