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联合学校星火中学 华海玲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与改革,课外阅读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爱读书,读好书”为目标,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当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刻板枯燥,学生有时候对深奥的需要理解的语文知识很是畏惧,有时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不愿选择有意义且能读懂的课外读物,而愿意选择很多缺乏营养知识的、单纯有趣的读物,这不仅不能达到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目的,甚至可能因为课外阅读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不认真,从而丧失对自身所需要完成课程的兴趣。此外,课外阅读的无序性和缺乏目的性,也使得学生宝贵的时间被浪费,而课外阅读缺乏系统性,则会导致因为课外阅读内容过于杂乱,而无法被学生理解和吸收,从而对知识乃至对人生产生质疑。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合理选择课外阅读读物
课外阅读的选择,其最终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文学库存。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初期,我们可以优先选择与课本具体内容相近,或者同作者所写的读物,通过课外阅读去丰富并补充课本内容,同时通过作者的其他作品去尝试了解作者和作者的文章风格等,例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拓展性地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济南的秋天》这篇与之极为类似却又有非常明显不同的侧重点的文章,让学生能在通过阅读并分析两者不同的基础上,更加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灵活运用季节来抒发自己情志的能力,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老舍的其他小说和文章,比如,《骆驼祥子》 《茶馆》《四世同堂》等,逐渐让学生走进作者描绘的那一个个世界中去,去发掘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有什么样的区别、作者的文风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重心是怎样的等,并且通过文章写作的先后顺序等因素,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最终达到课外阅读对学生课外拓展的目的。
2、以阅读习惯为目的的阅读培养
对课外阅读的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核心目的,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开阔自身视野,收获更多课本之外的语文知识,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反复阅读、带着思考阅读、带着疑问阅读、带着求知欲阅读等习惯,要让学生在明确对阅读所读读物目的的基础上,带着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 建立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小组,让学生不仅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并且能在阅读团体的帮扶和鼓励过程中, 逐渐发现阅读的乐趣与意义,以阅读团体的形式,去创造学生主动养成阅读习惯的条件,从而达到以阅读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学课程的最终目的。
3、以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要灵活运用并创建各种不同的情境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朗诵、竞赛、演讲、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自身对阅读的目的与需求,使其在抱有极高热情的条件下去参与到阅读中去, 并且能通过活动的要求,使其在阅读的时候能做好阅读笔记等相关活动,同时教师可以合理指导学生在做阅读笔记时所需要的格式等,如阅读的时间、阅读的读物信息、阅读的读物中学生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自己对读物的看法与收获等。
4、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常见的课外阅读方法有浏览法、速读法、选读法、精读法、批注阅读法等。 不同读物有不同需求,所需要投入的阅读精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例如,对长篇作品的阅读,如果旨在通晓其故事与思想,则可选用浏览法进行大批量快速阅读;如果需要快速明确读物的写作方向与写作风格,则可选用速读法,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如果只是需要了解文章的部分内容,或者了解文章关键的名言警句等,则可选用选读法,对文章的某一段落进行阅读;如果是要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涵与作者所需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或者需要对精妙的文章读物进行记忆,则需要选用精读法,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逐字逐句的通读,从而对文章读物形成深刻印象,理解文章读物的内涵。 最后,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读物的内容进行批注,包括但不限于画出文章读物中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将文章读物中传达作者重要思想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批阅。
5、适量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课外阅读的目的,旨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提高,通过去阅读和思考别人的文章是怎么写的,从而不仅学习别人的文章读物中所传达的思想,融合别人写作时所使用的精妙语言与句子,还要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将其转化并使用到自身的写作中去。 同时,对阅读本身,适当地在阅读之后进行写作,有利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自身对之前的阅读读物不了解的地方,从而带着疑问进行对答案的思考和找寻,进行二次或多次阅读,或者将读物与教师同学等进行分享,共同对其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达到以点及面式的阅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