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一完小桃花滩分校 王雪丽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教育是学生生涯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小学教育更好做到全面和人性化,沿着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方向,将德育放在关键位置,并且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目标,补足过去教学“重成绩、轻综合素质培养”的短板。由于目前尚处于小学德育的探索阶段,教师经常会出现重理论教学,或者是浮于形式,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将从德育生活化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改善教学模式,增加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生活德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有了幼儿园的教育经历,在学习方面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不会只去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教导,在面对新的问题时,会结合自己过往的知识和经历来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教育改革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之家长们也开始注重学生的人性意识提升,在课余时间,会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来增加他们的阅历。而作为小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学校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德育的重要性,并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道德、法律知识教学,增加课程的情境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效果。
一、取材生活来创设情境式问题
由于家长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大部分家长都会利用各种假期带孩子去接触世界,来增加自身阅历,那么小学生是有一定知识和经验储备的,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保留他们的观点发表权,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肯定,当学生在发表有关于道德、法律方面的观点时,若出现偏离方向的,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式情境教学,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和表达,找到这门课程与生活的契合点。
在学习“家庭的记忆”时,有大量可以利用的生活资料,教师可以在课前跟家长进行沟通,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来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并附上切合主题的背景音乐,引发学生的共鸣。在照片播放完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位学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以及一些温暖的细节,来做到快乐的分享和传递。进一步地,教师再深入讲解家庭的历史文化,在古代家庭成员的构成,以及家规、家训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通过家庭这种生活中常见的话题,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产生共鸣,增加交流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角色表演来增加学生的体验
角色扮演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处于不同的角色定位,并模仿其行为,来让学生产生同理心。小学生受限于这个年龄段所没有的经历和经验,通常不会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因此,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人生,进而来增加人生阅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安排不同的角色扮演环节,丰富教学手段。
在学习“走进我们的老师”课程时,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来扮演教师角色,来负责班级的管理与教学工作,以此来体验教师的辛苦,进而在今后学习中可以更加努力。另外,这样的角色扮演,还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
三、利用德育体验来创设质疑情境
德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更应该落实到实处,即德育体验活动,教育部门在近些年来,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开设实践与应用课程,教师不要只局限在室内教学,应多组织学生去到社会,切身体验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和生活中的应用。另外,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思考为什么,通过质疑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实现真正的知识内化。
在学习“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来制定和分析教室的装扮方案,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装扮教室,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积极性,并由此来营造出活跃的课程氛围。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又喜欢绚丽的色彩,可以适当给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让他们在教室墙壁上描绘多彩的图案。当然,为了避免学生胡乱发挥,导致教室不堪,教师需要让学生先行定下创作主题,规范活动秩序。
综上,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提上日常教学日程,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又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平台,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取材生活,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学习好这两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邦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
[2] 唐燕.教学如何“接童气”——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法,2020(02)
[3] 张桂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
[4] 周巧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