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陈秋香 刘 娟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从指导阅读方法、用真情感召、鼓励大量阅读以及教师自身素养提升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通过多读书、爱读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素养 阅读方法 情感体验 大量阅读 教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成长。”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愈发凸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去感知,在阅读中去感悟,在阅读中去熏陶。”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而言,阅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大语文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基于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减少阅读障碍,引导他们主动探寻阅读的乐趣。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放手的同时,教师需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明确目标,避免盲目。例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提问,并在文中寻找答案,最后分享阅读后的启示,大胆发表对陶罐和铁罐的看法。在多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阅读,他们读得津津有味,加上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想象,使得阅读兴趣大增。其实,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便能在阅读中领略读书的乐趣与做学问的成就感,从而活跃思维,实现自主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素养。
二、传授朗读技巧,使之爱上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朗读教学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将朗读局限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而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心灵的契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大胆朗诵,提升诵读素养呢?教师充满真情的范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真情范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召学生,使他们进一步爱上朗诵。例如在教授《观潮》一课时,教师可用不同的语气诵读课文,让学生沉浸在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中,从而激发了他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烈的求知欲。由此可见,真情的范读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爱上阅读,有效提升阅读素养。
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广泛涉猎中积累
杜甫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表明,提升语文素养需博闻强记、博采众长。显然,仅靠对课本文章的分析,无法让学生汲取足够的知识与智慧。因此,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定时定量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本涉及的作品出发,为学生推荐大量相关书目,要求他们广泛涉猎,以拓宽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有时,教师可适时推荐一些优秀的报刊,其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多样,且与教材同步。笔者会经常督促学生阅读这些报刊,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中的人情世故,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引导他们去恶向善,培养高尚的品德。如此一来,学生的品质、素质和修养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四、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语文素养
“学高者方为人师”。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教师的素养、人生价值观、理想道德情操等,在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往往是学生模仿的焦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以美激志、以美怡情、以美育德、以美育人。自己不能落后,要走在前面,见多识广,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身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
五、结论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用真情感召学生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以广泛积累,以及教师自身具备丰厚的语文知识素养,多方面协同发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作为教师,我们还需不断深入探索钻研,努力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持续提升,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培根.谚语集[M].隋刚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杜甫.杜工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7
【本文系2023年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大语文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Z202312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