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炉观镇龙爪小学 周利华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规范,使其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它的运用并不限于课堂上的阅读和书写,还包括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需要,在生活中也要锻炼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语文之所以重要,因为它能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办法培养和强化语言运用能力,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制订方案,指导和提高语言能力
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以及欣赏和书写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汉语的基本技能包括:识字、写字、读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1-2年级的学生应掌握1000个汉字,能够从语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词汇中积累单词,对自己的知识和观点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乐于与别人交流;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必须精通二千以上的汉字,能用工具识别不熟悉的词语,能归纳出基础的词汇,能听懂自己想要表达的基本含义,喜爱文字,乐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能获取丰富的书面资料;五至六年级幼儿必须掌握二千五百多个汉字,能自觉地累积基础词语,能用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思想,内容要具体、感情真实、能自我修饰;学会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对比、对偶等)、常用段落结构(总分、先总后分、先分后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各阶段的学习目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要在数量上有所突破。
二、按照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而语言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在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阅读、默读、说话、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常用的语言,并熟练地将自己特有的思考结果以标准的语言进行加工、表达,并初步掌握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从而达到良好的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口语教学的目标,并将其作为小学学习目标之一。教师应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明的对话、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规范运用,传递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朗读、辩论比赛等形式,组织同学们进行朗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内容上,并对其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组织自己的语言,从而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语言。
三、根据要求,养成学习语言的好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养成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条件,根据教师的要求,对每篇课文阅读3次,勾勒出生字、生字表中的生字词1-2个,简短回答课后问题,在不明白的地方填上问号等,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例如默读、自由阅读、快速浏览、感情朗读等等,阅读和注释可以从阅读过程中开始养成,在书上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可以是用好的诗句,也可以是简单的注释,这就是一种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加强训练,在实践中促进语言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必须加强对语言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师应广泛开展课外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语言能力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卷《景德镇的瓷器》的时候,老师就会组织同学们分组,对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品种、故事进行逐一的考察。团队成员的职责是: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也可以去实地考察、整理资料、绘制图片等。最后,在班上举行了一场“我晓得景德镇陶瓷”的交流会,以激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加,用生动的语言做了自我介绍。通过这样的实习,同学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在做调研的时候,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
五、培养热情,强化语言与生活的关系
语言与生活密不可分,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是语言。教师要把语言和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味语言的运用,增强对语言生活的体悟,在生活中发掘语言之美,并乐意创造语言之美。在语文教育中,要求学生有高雅的科学精神和兴趣,使学生具备优秀的文学品质和审美情趣,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尊重自然真实的科学态度:鉴赏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对母语汉字的热爱;品味中华民族的历史浩瀚与博大精深,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人文智慧;尊重不同的文明,吸收先进的人文营养。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高雅品格与良好的作风的养成。为人处事要有气度,要有礼貌,要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用恰当的语言。要勇于表达你的思想,并有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看法表示尊敬。要有勇气去认识自己的缺点,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与交流。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视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来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达到语文课的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文忠.关于规范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8)
[2] 邵长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探讨[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9):2
[3] 钟小芬.规范语言文字体系,提升小学语文素养[J]. 语文学习, 20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