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城北小学校 袁 铁
【摘 要】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针对美术课本上提及到的知识来实施教学,同时还需要通过“色彩”教学来更好地教授小学生的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技能,让小学生打好美术学习基础,在日后更好进行美术知识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审美力,发展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色彩辫识方法,色彩运用方式,在生活中观察色彩等方面,探究小学美术课堂中以色彩教学为载体促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色彩教学 素养
美术,是通过线条、点和色彩等综合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色彩,是美术中不可或缺基本要素。实践证明,一件美术作品只有点和线条而没有“色彩”,就会少了灵魂。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程中,老师要借助色彩的丰富多变去吸引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课堂教学中实施有目的的色彩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色彩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
一、传授色彩辫识方法——奠定学生色彩运用基础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思维相对比较简单,辨识色彩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要不断给小学生传授色彩辫识方法,进而发展美术作品的用色能力。
1、色彩和色相的辨识
初步学习色彩的有关知识的时,我在上课之始,给学生展示他们熟悉的三间色和三原色,然后引导学生感知“色相”的五彩缤纷。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我事先让小朋友们在卡片上涂出—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按照卡片上的颜色去“找朋友”。比如,我提供“红色”,问:哪些颜色与红色成为“朋友”?找出来后贴在“红色”旁边。这样,引导小朋友感知“色相”比较接近的颜色去组合为色彩协调的画面。我还辅导学生区分绿色和红色、蓝色和橙色等对比色。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到教室里、校园里和日常生活中去找一找哪些是色彩的对比和协调的事例。教学中,我还播放课件,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吃、穿、住和行等方面,运用协调色和对比色给生活带来美和品味,从而得到色彩合理搭配形成的最美享受。
2、色彩和视觉的辨识
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色彩,颜色的不同其表达的含义也不同。这些多彩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每个国家尽管人们的肤色、信仰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对色彩的认知结果都会大致相同。如,蓝色——往往会让人们想象到宇宙、水、天空和海洋,也象征着永恒;蓝色显得很纯净,同时纯净的蓝色显露出清冷、沉稳、豁达、忧郁、宁静和秀丽、清新,也呈现出安详、理智、冷静、美丽和宽广。黄色——古代被普遍运用于皇室,因其是暖色调,包含有高贵气息,色泽明朗,吸引人们注意。绿色——是我们生活里见得非常多的颜色,大家知道“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环保,也有益于人们的眼睛健康。红色——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主色调为红色,代表热情奔放,能激励人积极向上,激发人们进取向上,也象征着革命。辨识了这些色彩及其含义,学生就能在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学会灵活运用色彩了。
3、色彩与知觉的辨识
色觉,总体来说是我们日常“对色彩的感知”。眼睛借助光的作用去感知物体是否存在,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物体的轮廓和色彩。大脑把看到的物体色彩存储起来,并与其他事物进行关联。比如,看到绿色,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大自然;看到蓝色,就会想到蓝天、辽阔。
二、传授色彩运用技巧——提升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1、形色结合,训练色彩表现
美术的形体表现出精美的视觉形象。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精心塑造的形体,则不会产生艺术形象的生动可言。色彩一旦离开形体,就成了的纯颜色。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将色彩表现同素描有机结合,我们注重了美术创作对象造型的美,就能有效地表现出大自然色彩的美;注重对象的神态与特征的描绘,进行感情渲染,充分发挥出色彩的表现力。这样,学生的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美就能依附于形,比如:火红的晚霞、碧蓝的天空、嫩绿的禾苗、金黄的麦田等均能人们不同的美好情绪体验。总之,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具体形象和色彩有机结合,就能让色彩表现力会更加强烈、更富有感染力。
2、善于激励,鼓励学生个性用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重要环节——就是课堂美术作业的展示及评价。作业展示与评价不但老师可以掌握学生本堂美术课知识和技能“学”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课堂上老师“教”的现状。在小学生美术课堂作业完成中老师通过适当的评价,指出学生美术作业优点和存在问题,特别在色彩的运用上要鼓励和表扬那些用色大胆,用色创新的学生,让色彩运用训练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三、教授观察色彩方法——训练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小学生具备色彩辨识能力还需要让小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的观察色彩。
1、教给学生观察色彩的方法
观察色彩常见方法,就是要抽象、孤立地去观察物体固有的色彩。比如红色,无论红色物体经受哪些什么环境色影响,产生了怎样变化,都只关注红色。然而,面对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物体,往往就会有诸多理解的不同,就是同一物体也会因观看角度不同出现不同理解。比如,正方形物体因绘画者站的角度不一样,一个角度去看是梯形的透视图形,而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或许就是菱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透视图形。因此,色彩观察也是这样的,观察与比较中要把环境、光源与对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比联系色彩的诸要素中学会把握色彩的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生活中身边熟悉事物的色彩元素,灵活运用在美术构图中。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和漫长的积累,学生就能掌握观察生活中色彩的方法,美术学习能力也会有“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转变”。因此,美术教学中,美术科任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在一边观察,一边去认知自然和生活中事物的色彩美。
3、在鉴赏名家名作中学习色彩运用技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都会组织学生对美术名家名作进行鉴赏。首先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这些名家名作,鉴赏他们构图和线条和主题表现,重点观察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的明显特征和优势,让小学生可以感受到一些艺术形式的运用以及色彩的配比,帮助小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感悟创作者思想情愫,明白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小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色彩的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推行,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在进行小学美术基本知识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色彩”教学,在色彩辨识、运用和观察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美术知识,加强锻炼学生美术技能,有效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谢永前.简述小学美术课的色彩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2(5)
[2] 成文光.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职培训色彩教学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
[3] 李杏萍.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J].考试周刊,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