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李 莉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过程,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解题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性质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只要会做题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二、审题要认真、仔细
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认真、仔细地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题都还没读完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三、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做题时先易后难,遇到难题,先空下,先做简单题,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律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这时在回过头来解决难题,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而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根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所以,牢记各种题型的根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画图准确,有时能使你一眼就看出答案,再进一步去演算证实就可以了,反之,作图不准确,有时会将你引入歧途。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根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