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初级中学 成 伟
摘 要:信息技术课标和现实学生特点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中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时刻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而自身做好引导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进步,分层教学就是近年来教师的首选,这对提高初中信息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那究竟什么是分层教学?又叫“分层教学法”。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它的概念,“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分层
为了能够提高信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等级,一级别的学生相对来讲信息技术基础较强,学习能力也高干其他学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适当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使其能够学以致用。二级别的学生则比较中庸,他们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是还是无法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掌握牢固,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三级别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仅仅是非常表面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多一些耐心,让学生能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慢慢进歩。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划分,而是希望能够根据其特点来对其进行教学,提高班级内部的整体信息水平。
二、目标分层
教师在进行信息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掌握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为教学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对于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通常都很高,而且自制能力一般都很强,希望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相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差生来讲,情况则刚好相反,他们不善于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有时目标定的过高,自己无法实现,会对其造成挫败感,所以教师制定的目标要能够体现整体的层次感,这样才可以使得每个中学生对自己都有个较为清晰的定位,以此来不断的要求自己,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自身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训练分层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完成新课内容后,会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练习,而且通常所布置的练习任务难度都是一样的,这对学生而言,是达不到很好的练习效果的。此时,如果能够运用分层的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任务的合理设置,学生不但能够保障定时定量完成,还可以达到练习的最终目的,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学生在解决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后,通常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这对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在练习的时间上要做好把控。在一步步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评价分层
通常教师针对犯错的学生都是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希望使其能够汲取教训,及时的知错就改,但是殊不知,中学阶段的学生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有时过干严厉的批评可能会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较大的打击,反而会产生反效果。因此,教师当遇到一些在学习上经常出错的学生,可以试着利用积极评价法来对其进行鼓励,使其能够更加充满自信的面对自己的错误。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Photoshop有关的知识时,学生对其功能的记忆不清晰,一些添加文本信息的方法没有掌握好,教师要做的不是对其指责,而是需要对其耐心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上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讲,教师要更加关注他们,第一时间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助其成长。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