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王长顺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背景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鹿城中学从2020年春季开始开发设置了劳动课,以劳动实践和环境保护实践为主要内容,每天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环境保护,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品质和先进生态文明理念。
问题的提出
由于部分家长片面注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忽视孩子的劳动实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多由家长包办,一些农村孩子农活劳动几乎很少参与。一些学校缺乏学生劳动实践场所,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升学率,学生在校动手实践锻炼较少。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很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淡化、弱化。导致不少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由于所处环境和家庭教育背景等差异,一些农村孩子不会垃圾分类,随手乱扔垃圾,缺乏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务之急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和劳动锻炼、环保实践的机会,真正培养学生环保、劳动意识和能力。如何经常性组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环保实践,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
针对鹿城中学校园面积大环境卫生打扫工作量大、学校周边少有劳动实践场所的实际,鹿城中学设置了劳动课,劳动课内容就是打扫教室、宿舍和校园环境卫生,整理内务。学校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年龄特点将校园划归到每个班级,作为班级卫生责任区和劳动实践场所。
学校将劳动课纳入课程计划上课表安排。保证劳动实践实践,每天20分钟,每周周累计2课时,学生劳动实践有了场所、内容和时间的保证。每次劳动课要求高标准打扫卫生,做到校园处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老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分组劳动,分工协作,人人有事干,人人在干事,人人会干事,劳动实践真正成为一门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和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产生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学生的劳动思想需要不断启发,劳动赢得尊重,珍惜劳动成果,从而积极参加劳动。学校文化牌上写道:主动拾起地面垃圾,弯下的是身子,保护的是环境,赢得的是尊重。不随手乱扔垃圾,尽可能少产生垃圾,主动拾起地面垃圾;我的周围干干净净,我走过的地方干干净净。同学们的思想一旦得到启迪,行动就会逐渐变得积极和自觉。
师生共同劳动,激发劳动兴趣。我校每次劳动,都是老师示范指导,学生分工协作,师生共同参与。如何把地板拖得干净明亮,如何把被褥折叠的整齐划一,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同学们学会了做好了,就有一种成就感。每次劳动实践不宜过长,以20分钟为宜,并且注意劳动强度要适度,切合学生年龄实际。否则同学们会把劳动当作一种负担,从而减少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开展劳动工具制作展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劳动课学生全员参与,需要大量的劳动工具,一般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工具劳动,本身就有一种成就感。我们把评选出来的优秀劳动工具集中进行展示,并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潜能和积极性。
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推动激励学生积极劳动。每次劳动结束,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点评,对同学们的劳动效果、表现给与充分肯定和表扬。每周对各个班级劳动课的师生参与度积极性、劳动效果、环境卫生保持等情况进行总结通报,纳入班级量化。我们将劳动实践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此提高学生劳动积极性,激励和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分析反思
通过三年劳动课的实施,我校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升,为全体学生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劳动挥洒汗水、收获美好,自觉做到爱护环境、尊重劳动,养成了按时劳动、积极劳动的优良习惯。
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热情积极参加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美好。劳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默契配合,平等参与,团结合作,其乐融融,无形中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
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得到老师的赞赏。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差异等因素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文化课学习不尽人意,令人沮丧。但是劳动课辛勤付出总有见得到的收获,在劳动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的体验,从而帮助树立自信心。劳动课不仅使同学们手脑并用增强了实践能力,同时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充实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家长向我们反馈,原本在家不爱劳动的孩子,逐渐变得主动干家务、更加阳光自信了。
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是新时代中学生应该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鹿城中学的劳动课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初步取得了当地社会广泛认可的德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