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陈绪锋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基于健康素质评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心理发展历程和完善人格的人来对待,强调教育过程中对个体全面、动态的评价。将健康素质评价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健康素质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影响、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最佳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和完善包括健康素质评价在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可见,要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将健康素质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引入其中。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以“基于健康素质评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题进行探讨。
一、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既要重视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健康素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其完整人格的塑造,即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将评价的关注点从学习成绩转向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重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通过评价结果来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变化。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健康素质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是否达到了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特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神情变化和精神状况,在课后要以谈话和走访同学的形式了解其心理状况,还要与家长交流以了解其在家庭中的表现,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三、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依据,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行为表现,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如在“我学、我能”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是否能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有效地计划和准备,是否能够有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是否能够在课堂中与他人合作,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等。这些行为表现可以用“行为指标”来量化评价,教师还可以用“发展指标”来评价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
四、注重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评价
评价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目的,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能力评价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认识,既要评价学生的成绩、进步程度,也要评价他们的情感、性格特征和能力发展状况。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途径了解自己。
五、结束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应用评价手段,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要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被动向积极、主动方向转变。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的评价,发现其优点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