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聂 坤
数学学困生是数学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难点问题,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转变数学学困生,既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教有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合理优秀的认知结构,表现在遇到新知识时,容易接受新知识并发生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本着“为迁移而教”的目的,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间存在着的普遍的联系,使学生学会“迁移”。比如,在学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由字面分析:这个三角形既是等腰的又是直角的,所以它应该既有一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有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同时也要提出疑问:它有没有区别于一般等腰三角形和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像这样,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复习了旧知识。力求使学生形成合理完善的认知结构,这是促进学困生教育转化,提高其数学成绩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而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怎样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和作业,提醒他们不要一味追求作业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难题不会做可以做简单的,相同类型的可以挑着做等等:在学习中如何观察、类比、联系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优化学生心态,重树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最终使学困生迈出克服学习数学困难的关键一步。积极的归因训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对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应分别进行不同的归因。将学不好数学更多的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等内部原因,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为取得更好成绩而更加努力。将成功更多的归因于努力,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摆脱无助感,并为取得好的成绩而加倍努力。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找出学习数学困难的根源,并尽量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学困生中常听到“我对学好数学不抱任何希望”“我放弃数学”等丧失学习信心的话。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无论多用功也学不好数学。因为考试不及格,使思想上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因此转化学困生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一方面要制造事实,让学生相信“我有能力学好数学”“只要努力就有进步”。
三、善于鼓励、沟通和倾听,给学困生以动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老师只知道对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很关心,老师常说:“这么简单的一道题你也能做错?”,“考试后数学老师就找我谈话,有时还找茬批评我。”等等。作为数学学习困难、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通常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常常在想“自己真的那么笨吗?”,“数学老师为什么不给我耐心的讲题呢?难道我真得笨到了老师也不愿意理我得地步了吗?”,他们过分的看重别人的评价,对人际关系的变化、教师的态度也常常十分敏感。他们需要与教师的沟通。心理学上讲,良好的倾听状态应当是一种感情投入,不仅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不断用关注的目光、善意的微笑、理解的话语、柔和的应答等对对方所谈的内容做出反映,不要心不在焉,更不要随意打断。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自己受到充分的肯定,获得自信。
总之,有效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转变学困生有厌学到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完全的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与其他学生的距离,做到成功的转化及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不辱我们数学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