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如东镇中心完小 郑智先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应该得到充分体现。那么,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充分展示空间和机会的教育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学生参与班级生活,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培养学生具备面向社会的发展能力。
班干部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这支队伍的培养恰恰是锻炼学生提升各种社会化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往往会选拔一些学习成绩好、管理能力强的学生长期担任班干部,使得班级管理系统稳定有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也有很多班主任尝试“班干部轮换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一位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曾经在五个同轨班共185名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学生希望进行“班干部轮换制”。可见,“班干部轮换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对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一种体现。
第一,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希望有一个展现才能的机会。一般来说,担任班干部,能使学生比较自觉地规范自我言行,进行自我约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因为轮岗由“沉睡”变得“兴奋”,使每个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权利和义务,从而感受到“班级是你的,也是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
第二,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多种角色体验。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作为班主任,要从长远考虑,培养学生将来面向社会的发展能力。班干部岗位就涉及到多种能力培养,如: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等。传统班干部制度只是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培养,而“班干部轮换制”给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能力、潜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还可以看到,这种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角色体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岗位的辛苦与乐趣,培养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学会做人。这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班级的发展。
第三,能够保持班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体现班级的公平和民主。班干部队伍如果任期较长,容易导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同程度地下降,从而失去生机和活力。如果进行班干部轮换,就会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班干部队伍永葆生机。同时,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个岗位平台上得到锻炼,也有利于对学生公平、民主、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还发现,班干部轮换虽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如果轮换周期太短,会使新干部参与班级管理不够深入,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部分新任干部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工作衔接困难,使班级管理不能稳定向前;新任班干部由于没有工作经验,需要班主任进行经常性指导,增加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综合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保证班干部轮换工作顺利进行:
一、合理安排轮换周期
综合一些班主任的实际经验,班干部的轮换周期一般为一至两个月左右为宜。这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岗位特点灵活确定。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相对较低,就应该适当放慢轮换速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岗位锻炼时间。再有,岗位不同,所肩负的责任、工作的复杂性也不同,比如班长、各个委员的工作就比组长、课代表以及一些专门岗位的负责人员(灯长、黑板管理员、护花使者)相对复杂得多,因此,班长及班委岗位的轮换周期可适当长一点,而一些具体岗位的轮换周期可以短一点,两周到一个月都可行。
二、关键岗位提前“预热”
所谓关键岗位,就是复杂性强、综合性强、责任相对重大的岗位,比如:班长及各委员。这些岗位运行起来难度较大,对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建班之初可以通过民主竞选的方式选出第一套班子成员,他们经过一到两个月的锻炼,和班主任一起将班级带上正轨。之后,可以同样以公平竞选的方式确定另一套班子成员,但第二套班子成员暂时协助第一套成员开展工作。换言之,第一套成员对第二套成员的工作起到培训和指导作用,让他们提前“预热”。这样,一方面在实践中培养了新班子,让他们能够顺利平稳地上岗,保证班级发展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培训压力,从而更多的思考班级建设工作。
三、完善运行和评价机制
要想保证“班干部轮换制”科学系统、协调有序地进行,必须要完善运行和评价机制。首先要进行班干部轮换的制度构建,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之后进行全员学习,增加制度认同。接下来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调查和访谈,征求学生意见,共同制定班干部轮换方案,按照具体方案开展轮换工作。离任时,根据任职期间的表现以及制定的评价标准,对每位干部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还可以对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总之,“班干部轮换制”让班级建设多了一份生气和活力,给育人模式多了一种尝试和创新。班主任老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消除其弊端,让班干部这一角色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