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和新课改背景下,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崭新的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落后,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与时代的发展不相协调,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优化与创新其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为此,本文着力就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六种策略进行探索,旨在能够为帮助学生提升与发展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课堂是一片诗与谜共生的时空。课堂教学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将来、无限的意味,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来创造属于自己且属于学生的课堂形态。 如果我们给学生一个高效的课堂,学生也就会有一个高效的语文学习生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就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如下探索。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必然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以求得在较短时间内传授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及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而且,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我在教学《三峡》一课时,就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课件并让学生观赏。为了能让学生领悟到三峡的美丽景色,设计类似“电子公告板”的一个“课堂讨论区”,由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计算机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视频文件上的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惊喜地发现了课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内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兴致勃勃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高潮迭起。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营造轻松自由教学情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教学氛围的合理营造。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色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例如,老师可以针对课堂知识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布置课堂场景。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查询相应的资料内容获得相关知识,这样能够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比如,在讲解《长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并且还要在生活中找到实例。这样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更多的人文精神与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三、激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大力实施,老师应该积极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合理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积极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以学生为本,实施良好的分层教学方式,才能积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打好基础。语文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自学教材的难易程度的控制,适当的难易程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比如,我在讲解《观潮》一课中,针对文章难度不高,就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技术、课外书等形式来自学,从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跟进学生的自学过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指导与解决。此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独立见解,自主在网上查找钱塘江大潮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使学生自主积累更多的良词佳句等。
四、科学运用赏识教育手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由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而且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应该积极重视这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针对这类学生平时给予更多的鼓励,采用赏识教育手段。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赏识鼓励的适度性,应该善于捕捉这类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比如,针对一些具有良好学习方法的学生应该给予奖励与鼓舞,这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一旦学生出现问题,犯一些小差错,应该给予一定的提醒,而不是一味地惩罚;而在学生获得进步时,老师需要进行科学的鼓励与赏识,有助于学生的积极进步。此外,运用赏识教育并不是摒弃了传统的批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将学生的优缺点区分开来,积极鼓励其优点,合理批评其不足,才能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之后重新树立自信,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五、科学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合理教学结构的优化,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运用因材施教手段,制定灵活适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提问环节需要具有层次性,练习题的设计也需要把握其难易度。比如,在讲解《少年闰土》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关于鲁迅的相关资料与作品等,并且在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把握授课时间,安排好学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此外,还要安排合理的练习任务,教会学生学会分析任务的性格特征,借助作者的外貌语言、动作语言以及心理语言等抓住任务的性格特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对比方式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闰土这一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内教学与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系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结构。
六、幽默激趣把握教学规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的孩子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识字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把握识字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各年级的不同训练重点,严格地、扎实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发展思维与语言,调动多种感官使用配套教具,做到识字教学有序,讲求实效,体现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例如,我在教学“休息”的“休”时,发现学生老是把“休息”写成“体息”,于是,在教学时我告诉孩子们:“‘体’是由‘人’和‘本’以组成的,人本来就要‘身体’好才有力气。‘身体’差了,就该‘休息’”。“休”是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并示范给同学们看,然后让学生自己表演“休,靠在树木上。全班同学听了,看来,豆豆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难点,在幽默激趣中的氛围轻松化解了。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不断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