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滨江学校 谷小洁
一、作业设计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网络媒介技术不断提高,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不可逆转,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交流联系逐渐趋向密切和高频。作为当前世界的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的教学也早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我国孩子们从小到大的各级考试中,英语都是一门必考科目。《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有效的英语家庭作业,不仅可以有效深化学生课堂所学的语言文化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语言学习习惯,对于英语教育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言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模式很容易走进了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和省略了学生在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掌握水平的培养这一重大误区。在开展对小学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往往秉持着一种拿分的态度。而这导致小学英语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一般就是以机械地重复抄写单词和短语、强制性背诵课文及默写单词等单调的形式为主。长期实行这样的枯燥乏味的作业布置方法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很容易失去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对英语的记忆和背诵产生反感,有违英语教学的初衷和原则。
伴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如何有效解决现实英语作业问题的研究课题对于当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笔者根据当前政策指向及问题现状,试图结合自身长期身处一线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分析出一些针对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相对有效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布置策略,以期能对小学英语教学在家庭作业方面的优化设计提供些许借鉴和启发。
二、有效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布置策略
1、提升学生的作业主体性地位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占据着主体的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然也是作业的主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得知识。他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去学习,学生就会开始产生学习欲望,认真主动的去完成作业。比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尝试不必全面安排到位,而是只需指导作业的范围、要求以及数量,不指定具体的题目,不以同一题量、题型、题目难度固化要求全体学生。如此一来,孩子们就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安排、自主决定作业的方式等。
2、作业的趣味性和应用性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学科的自然兴趣生成能够使孩子们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的设计和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作业对于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助益,而且要考虑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对于学科初始兴趣的萌生和培养。倘若教师所设计和布置的家庭作业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适应和契合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水平并能兼顾考虑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认为做这项家庭作业是一种乐趣和探索,而不是一种负担和烦累,那么这项家庭作业就实现了趣味性和应用性的有效结合。
3、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实行多样化
(1)合作型作业。孩子们都喜欢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在如今鼓励创新实行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背景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做到洞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特点、英语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相关性质,通过开展学生分组的学习模式,并在该形式下设计和布置间或性的小组合作型英语作业。因为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有较高的热情,会主动参与。通过如此一番小组合作型作业的实行和开展,在把握小学生心理,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作业的热情度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仅有效实现孩子对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推动其口语表达与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共同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比如,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英语课本上的核心课文内容。通过孩子们在组织语言进行策划表演时,努力做到合作互助、创新共赢,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上台的该小组同学各司其职,同时不忘在小组其他成员的自身负责部分遇到困难之际积极给予援助,并通过引导对其他表现优异的小组报以热烈的掌声,树立积极的融洽氛围,让孩子们在小组作业中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树立团队共赢的意识,增强英语交流的魅力。
(2)游戏型作业。游戏是理解和实践语言的重要载体,更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快乐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体验收获,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方向。教学单词可以借助单词卡片,利用各种游戏,诸如“大小声”、看图猜单词、“石头剪刀布”等类别,听写单词可以变成猜谜语,读课文可以变成短句表演等,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探究型作业。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据此启发,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度拓展启发性的设计思维,使学生自我感觉、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收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孩子们的先天好奇心、知识探究欲得到有效激发,帮助提高孩子们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获得成就感,并且还能够在探究中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比如,在进行基础英文字母的教学阶段中,可以布置让孩子们去找寻和发掘生活中自己身边的英文字母,如KFC、WC、VIP、BBS、GPS、ATM等。
4、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
教师总是希望每一个孩子们都成绩优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因此,“一刀切”的布置作业往往会造成基础好的孩子们“吃不饱”,基础差的孩子们“吃不下”的情况,从而极大可能引发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厌烦心理和消极情绪。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当作为一名英语学科教师在家庭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教学环节,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在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向的差异性,并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家庭作业要求。
(1)作业量的分层。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导致的知识掌握水平上的差距,教师不仅要有客观且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计划设计中的家庭作业布置环节中也应该将其纳入实践层次的考虑中去。作业量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做到适度的因人而异。在作业量的分层领域,可以具体表现为两个核心方面。其一是,注重作业内容难易与作业量分层之间的协调关系。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避免简单重复,避免挫伤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其二是,注重学生个体学习基础能力与作业量分层之间的协调关系。允许学习基础扎实、学习态度优良、知识掌握较快的那一批孩子少做精做难做。如此一来,不仅有效响应了政策思想,做到为学生适当减负,给予更加充分的时间额度让他们有精力可以拓展发掘其他创新型、艺术型兴趣特长,有效提供更丰富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对待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欠佳、知识掌握浅显的孩子,教师则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业量,帮助其巩固,同时避免学习作业要求过难过高。
(2)作业难度的分层。由于学生在客观现实中存在不容忽视的个体学习上的偏向性和能力方向上的多元性,个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差异性也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及布置过程中应该注重和考虑的重要因素。作业布置应该要在实现对学生主体位置凸显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作业的实体呈现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层别性和开放性特质。具备分层特色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练习的难度和类型,进而有助于让每位小学生得到适应其能力水平和思维习惯的个体化作业的锻炼,并在不同水平、不同题型的英语作业的完成阶段中得到更大体量的受益,还能有效增强成就感、树立自信、享受成功。比如,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作业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基础知识作业;二是扩展型作业;三是创造及能力性作业。
(3)作业时间的分层。作业时间的分层往往是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进展来具体设定。比如,在完成小学英语课本上的某一单元课程教学后,笔者尝试连续三天都给孩子们布置同样的作业任务——背诵该单元核心课文。第一天笔者主要抽查了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们的背诵情况,让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背一背,起到显著的带头作用。第二天笔者则主要抽查了一些中上等学习能力和相对勤奋的孩子们,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同时在此后兼顾检查那些学习不够自觉的孩子们,对他们实行以鼓励为主,同时辅以必要时适度的批评的教育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到了第三天,当笔者再一次检查课文背诵掌握情况之时,学习效果相对于不采纳作业时间分层教学时就有了显著的不同,呈现了别样的优势。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英语一线教师应力求家庭作业设计有新思路,给学生布置自主、生动、充满创新与情趣的灵活作业,让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享受作业、快乐学习,成为英语学习环节中的真正主角,并在做作业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形成综合的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