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适时引导,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导”上下功夫,并结合《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实录具体阐述怎样行之有效地“导”,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
关键词:教师主导 导入 导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扎实精彩的高效课堂,我认为应在“导”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导“入”——别出心裁,让学生想学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步入智力振奋状态,就要靠教师在此环节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了。如何导入,方式可谓百花齐放:可以从题目导入,可以从故事导入,可以从猜谜导入,可以从生活导入,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导入……只要能起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走向课堂教学目标的良好效果,就是好的导入方式。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有了老师别出心裁的导入,学生不但很快进入了文本,而且有了情感的共鸣。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读)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生2:(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初步感知地震的残酷后,老师出示了美国洛杉矶地震的视频片段,并配以深情的导语解说:“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昔日美丽的家园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
触目惊心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直观、鲜活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必需的情感基调。真实的录象画面将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能更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也为构建一个有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导“渡”——架桥搭梯,让学生好学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同样,我们的课堂要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也需要“过渡”。课堂过渡语是教师对文本深入挖掘后对学生思维和情感上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精心设计的过渡语不仅是两个知识点之间的桥梁,使教学知识环环相扣,更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学习内容,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在引人入胜、孜孜不倦中学习新的知识。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可以这样“架桥搭梯”的。
1、从导入环节过渡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老师删繁就简,集中目标,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
2、从整体感知过渡到细读文本:“同学们,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不起的父子’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一边默读一边用横线画出表现他们了不起的句子。”就这样,老师抓住“题眼”,以点带面,辐射全文,引导学生默默读书,细细品味,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知、感悟。
3、从“父亲的了不起”过渡到“儿子的了不起”:“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奇迹发生了,原来儿子还活着。那么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这样的过渡设计既强化了学生对上一环节学习的感受,又顺利地引出了下一环节,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个问题转移到新问题的学习上。
看似简单随意的语言,实则不然。这些瞻前顾后、由此及彼的过渡语,使教学环节丝丝入扣,层层推进,一直将学生的思绪牵引在课堂上。“教亦多术矣”,课堂过渡语精彩纷呈,归纳起来,其设计的关键是教学内容中交换处的意义关联或关节点,其目的都是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穿针引线,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得明白,学得轻松,学有收获。
总之,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我们既不要罗嗦,也不要害怕讲话,“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导”,学生才会事半功倍地“学”。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课堂自然就会高效、实效。
参考文献:
[1] 宋文平.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主导”作用[J]考试周刊,2020.18
[2] 张晓娜.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引导作用[J]源流.教育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