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够起到或愉悦学生的耳目,或感召学生的心灵,或触动学生的情思,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的作用,对于一堂课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入方法 探究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许多很有经验的教师能对每堂课导入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初始他们往往利用巧妙的导入,或愉悦学生的耳目,或感召学生的心灵,或触动学生的情思,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好的导入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之间并无太多必然的联系,导入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而是应该根据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考虑,最终设计好导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课堂导入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生动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渲染和描绘,把读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融化在一起,打动学生的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最佳选择,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奇闻轶事,增强趣味。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趣闻,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开课时讲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并且是贴切、典型的故事,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借助形象,激起灵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基础、浅显的阶段,对于语文课当中出现的一些离现代比较久远的文章,或是内容较为抽象的文章等等,在学习当中都会有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清除障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种直观导入的优势就是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最容易使学生进入课题的学习。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挂图、图表、多媒体展示等多种与新课题相关的资料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对话交流法
对话交流法是一种非常简便、非常实用的导入方法。对话的话题要尽量做到活泼有趣,与教学内容相关,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讲。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话交流的话题要渗透或涉及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做无谓的“空谈”“热闹”。
四、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年纪较小,形象思维活跃,利用音乐、图片、录音、视频等直观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受其欢迎的。
五、介绍作者导入法
所谓介绍作者导入法其实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很好的解读课文的切入点。课堂导入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作家的生平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六、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在讲授课堂内容之前,事先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设置的悬念要尽量做到科学有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七、析眼入题,开门见山
在教学中,要是教师能准确巧妙地剖析标题,进行质疑,并从这些疑问中去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捕捉生成的资源,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整个教学课堂。
八、介绍背景,负载信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社会的有关信息,或者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好的导语就像磁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迅速达到最佳状态,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无疑对整堂课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然,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随意带过,须精心设计,方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实践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寻求每一课的突破口,设计出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导入环节,才能获取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只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激起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火花,无论什么方法,都是一把钥匙,都是一种成功。
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导入学习新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等因素差异来有选择性地精心设计,切忌刻板单一造成学生审美疲劳,应力求花样翻新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总之,语文教学内容及其驳杂,只有勇于创新,教学的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课堂才能异彩纷呈,教师应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认真揣摩,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以期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飞.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
[2] 柳明凤.创设有效情境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3] 刘雁琳.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