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寻求最佳解题途径,努力做到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能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应当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能够动手操作的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新。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先让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就会很快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学得主动、认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趣”中创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我和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才会买东西时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
三、改善教学方式,教师多与学生互动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是基础,是学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但理论的传授过程往往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积极参与,多去探索。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课堂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加以标注,课堂上再重点听取老师的讲解。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教师对学生多提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发散思维,多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例如,教学“学习商不变性质”课程中,可以在教学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遇到的难题,以及不够清楚的知识点。曾经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商不变?为什么不变?如何证明不变?”还有学生提出“既然商有不变的性质,那么和、差、积是不是也有不变的性质”。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真思考的结果,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认真解答的同时,教会学生商不变性质的理论推理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推理和、差、积是不是也有不变的性质。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学会积极探索。
四、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怎样进行创新对于真正的进行创新时毫无意义的,最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留下空间去进行创新的实践操作。学生只有在一遍遍的运用中才能理解创新内涵,体会创新的意义,不断积累创新经验,最终使得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一般通过语言、多媒体、活动环境等多方面的方法来创设情景,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完全的集中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提前进行安排的方法流程施与学生身上,让学生们深入问题根源,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创新型进行转变。教师在创设过程中要不断地设疑、激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此爱上学习数学。虽说数学在所有科目中算比较难的科目,但是处于小学阶段数学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教师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动脑。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注重课堂教学开放性,不断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