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 徐新忠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想象最丰富、最活跃的时期。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学生中有着丰富想象力的“金矿”,关键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善于挖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有效的教学实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期达到提升语文教学品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在阅读教材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体验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想象是理解教材解读文意的重要桥梁,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造成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里可以看出,想象是不受限制的,同时想象中也蕴含着创造。从学生方面来看,为了缩短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中情景之间的距离,为了弥补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局限性,想象也绝不可少。它可以超越时空,它可以激发情感,使情感得到深化,脑海中涟漪波澜,层叠不穷,体味其中的意境之美。
曾经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我先让学生回忆背诵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句子,然后启发学生: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桃源美景,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绘。通过师生的共同体验,绘出了以下的天人和乐的图景: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纯然一色,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翩然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坦荡如砥,一望无垠,就是一面大毡子;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土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最后归纳: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自由幸福,美在静谧祥和。
二、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抒写性灵
现在学生写的文章往往显得“干”,内容空洞,毫无形象生动可言。譬如抒情,往往用什么“多么美丽”、“非常伟大”等概念化的词语凌空地抒情,让人读了味同嚼蜡,寡淡无味。要么就是雷同重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想象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所谓“异口同声”是可悲的,一篇好文章要写得丰满动人,首先必须对所写的“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要做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单“目注”,即精细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神驰”,就是从观察实物出发,开展想象。这样,文章的意境才能跳离画面,才能有广度,文章才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写文章不能就事写事,就物写物,就人写人,要由物及人,由情写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厚,意境开阔,思想深刻。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下笔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下笔时才能如行云流水,纵横驰骋。
学生中潜藏着想象的宝库,他们自由无碍的想象是探求求知世界的动力,作为师者有意识的引导,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并以求新求异思维来审视大千世界,想象由此也可以得到质的飞跃,提升思维的品质。
三、身临其境,再造风景,让想象成为解读古诗文佳作的一把钥匙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论古诗时说“无论是作者或者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这幅画境或戏景就是诗歌全篇构成的整体形象画面,它往往由几组形象组合而成。一般而言,欣赏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在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首先是在头脑中浮现诗中形象画面,再调动自己的审美情感经验深入体验诗中情感,最后品味咀嚼诗中意境。《诗经》、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之树上累累硕果。它让我们咀嚼、回味,其营养已渗入了我们生命的根须。它是永恒而瑰丽风景,招引我们用想象去追捉它那迷离的神光,用心智去审视和创造。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笔调去展现其中的物境情境意境之美,去重温硕果的芬芳,领略再造的风景。我先举《诗经》中的《关睢》例,展现了这样的风景图画:
“我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摇荡着黄金般的柳条,地上铺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吮吸朝露,蝴蝶翩然翻飞,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
我寤寐求之,我辗转反侧。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鸣,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在课堂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课后完成了许多古诗佳作的风景再造,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有学生在习作中再现了这样的一幅风景:
“雨渐渐的停了,村庄被冲洗的清爽怡人,山间某寺院敲响的袅娜炊烟似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的满地都是。清澈的溪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欢笑着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清脆的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沉甸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
在富于想象的解读中,促成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其中物境之美情境之美意境之美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综上所述,缺乏想象的语文教学,就无从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想象,它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在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锻炼了创新思维品质,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品位。有了丰富的想象,就等于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使之飞向广阔的天宇。